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海洋学   5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斑鰶卵子和仔、稚、幼鱼的形态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斑腮Clupanodon punctatus(T.& S.)是印度-西太平洋海域内分布很广的一种中小型鱼类,通常生活于海湾和河口海区。在我国近海各地,斑腮均为近岸羣众渔业的捕捞对象之一;同时,在渤海沿岸,有利用其天然鱼苗进行港养。因此,有必要搞清这种鱼类早期阶段的形态特征,以便鉴别和利用。  相似文献   
2.
十年来我国四种主要海产经济鱼类生态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地理条件及海洋环境的优越,我国近海海洋鱼类的资源十分丰富。具有经济价值的海产鱼类约50种,其中年产量超过十万吨的有带鱼(Trichiurus haumela)、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和大黄鱼(P.crocea),超过一万吨的有鳓鱼(Ilisha elongata)、海鳗(Muraenesox cinereus)及鲐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等,其它则一般为数千吨。上述重要经济鱼类均系中下层或中上层鱼类。  相似文献   
3.
蓝点馬鲛卵子和仔、稚魚形态特征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4.
牙鲆和条鳎卵子及仔、稚鱼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本文主要根据1959年以来在实验室内饲养的活材料,对牙鲆(鲆科)和条鳎(鳎科)两种鲽形目鱼类卵子及仔、稚鱼各种重要阶段的形态特征作了描述,以供鉴定之用。这两种鱼类仔鱼变态期和条鳎卵的详细形态特征均未见记载。 1.牙鲆 卵浮性,呈圆球形;卵膜光滑,无粘性;卵黄均匀。卵径0.83—1.10毫米,生殖初期的最大。油球一个,球径.0.15—0.22毫米,也是初期最大。胚体、鳍褶和卵黄囊上的色素分布广而分散。初孵仔鱼全长2.07—2.44毫米;肌节12(13)+26,体部及鳍褶上色素分散,21对肌节以后的鳍褶上没有色素。仔鱼时期背、臀鳍褶边缘出现扫帚状黄、黑色素。仔、稚鱼无鳔;其鳍前端的6—7根鳍条首先发育,形成冠状幼鳍。全长12.7—14.6毫米(孵化后约30天)、右眼转过头顶时,鳍式巳与成鱼完全一致;此时稚鱼已由水平游泳转变为底层活动。全长14.0毫米以上时(孵化后约35天),右眼已完全转到左侧(有眼侧);全长达到20.3—25.5毫米(约孵化后42—45天)时,鳞片完全长出。 2.条鳎 卵子也是浮性、圆球形的。卵径为1.45—1.68毫米。油球小而多,10—60个左右。胚体上黄色素极多。卵膜无粘性,有很大的六角形网纹,其对角距为0.17—0.20毫米。初孵仔鱼全长3.5毫米,肌节10+44。孵化后3—4天,在背鳍褶上出现2—3个峯状色素斑;消化道前端的背侧  相似文献   
5.
鲬鱼卵子和仔、稚鱼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鲬鱼Platycephalus indicus(Linnaeus)属杜父鱼亚目Cottoidei的鲬科Platycephalidae;俗称牛尾、百甲和拐子等,为印度-西太平洋陆架区广泛分布的底栖鱼类。在我国近海区为机轮拖网渔业和群众渔业捕捞对象之一;近年来,渔获量有所增加。 关于鲬鱼的卵子和前期仔鱼的形态,作者等(1960)曾作过简要报道。神谷尚志(1922)记载了成熟卵子的特征。藤田,上野(1956)曾从人工授精卵子中获得资料,对卵子发育和前期仔鱼进行过描述。其后,水户敏(1963)采得了天然卵子,又作了卵子和前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