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海洋学   3篇
  2020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1.
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在福清东壁岛三联垦区(A、B、C)开展了菲律宾蛤仔垦区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其中A、B垦区用于育苗,C垦区用于饵料培育,并于2017年9月开始分两批次共向A、B垦区投放菲律宾蛤仔亲贝1670 t。结果显示,育苗期间菲律宾蛤仔亲贝共出现4次大规模产卵。亲贝精卵排放率为32.0%~84.0%,孵化率为45.00%~68.54%;浮游幼虫生长速度为4.73~7.14μm/d,变态率为28.37%~59.67%;稚贝壳长生长速度为7.08~25.10μm/d,共培育砂粒苗7580亿粒,育苗成活率为50.23%。因此,采用垦区三联方法可保障菲律宾蛤仔苗种的生物饵料供给,从而提高砂粒苗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  相似文献   
2.
福建牡蛎养殖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志南  宁岳 《海洋科学》2011,35(9):112-118
牡蛎属软体动物门(Mollusca)、双壳纲(Bivalvia)、珍珠贝目(Pterioida),牡蛎科(Ostreidae),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其肉味鲜美,营养价值较高,素有“海中牛奶”之美称。牡蛎地理分布广、生长快、产量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3.
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对海州(HZ)、南浦(NP)、莱州(LZ)、莆田(PT)和汕尾(SW)等不同海域的5个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野生群体形态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HZ群体在多个形态参数上与其它组差异显著;聚类分析显示HZ群体与其它组距离较大;主成分分析共提取2个主成分,贡献率为28.28%和20.77%,累计贡献率为49.05%,散布图表明HZ群体与其他组区分明显;建立了5个群体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P1和P2均为36.0%~80.0%,综合判别率为53.6%,HZ群体的判别率最高。以上结果说明HZ群体与其它4组形态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