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海洋学   1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南海暖流和黑潮南海分支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前普遍认为:南海环流是季风控制的风漂流。但是,近年来发现:在南海北部陡峭的陆坡区域,终存在着两支反平行的海流,即流向东北的“南海暖流”和流向西南的“黑潮南海分支”。在冬季盛行较强的东北季风下,南海暖流不但还逆风流动,并反而变得更强。  相似文献   
2.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外的研究结果,对南海环流提出一些看法,南海经是半封闭的边缘海,与太平洋和印度洋相通,必然有海水交换,黑潮入侵不过是其中的一种形式;黑潮入侵的流量主要是由温度和工的差异引志的斜压造成的,因季风应力的正压作用调制而有季节变化;南海北部的黑潮南海分支和南海暖流构成反平行环流系统,分别是冬季的“热力驱动”和夏季的“淡水驱动”所造成,黑潮入侵进到南海。经过一些通道穿过印度尼西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科学院组织研制的大型海洋浮标“南浮一号” (直径6米,总重13吨),曾于1979年10月投放在海南岛清澜港外水深26米处,取得了一些资料,为该港附近的盐度变化规律和河口动力学的研究提供了依据,并经受住三次强台风的袭击。  相似文献   
4.
珠江口的海洋学研究与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继续讨论了南海北部环流在夏季的形成机制,认为是由充沛的雨量引起,或可简称为“淡水驱动”。  相似文献   
6.
海洋浮标“南浮一号”于1984年8月底,在珠江口外陆架海区水深约80米处投放,以求收集台风下的水文气象资料,为海洋石油开发服务。 在如此水深的海域投放大型浮标,不能抛锚作业,难度较大,在国内是首次。投放前经试验找到较好的拖曳点,并慎重制定了稳妥可靠的方案。浮标开始拖航时,8410号强台风已在菲律宾造成严重灾害,即将进入南海。浮标以7节拖航出珠江口经万山群岛附近海域时,涌浪高达2米多,以至尼龙拖缆断裂,立即紧急处理,并抢在台风到来之前,到达预定位置成功投放。  相似文献   
7.
伶仃洋的研究是整治珠江口的关键课题之一,也是河口学研究方面极有意义的。其地形复杂:浅滩和深槽互相交替,潮间带在低潮时露出;径流从四个口门流入,洪季和枯季相差几倍;又有大、小潮的变化;除了纵向盐度梯度外,又有横向的盐度梯度。利用分析模型和三维斜压式数值模拟两种方法,认为河口宽度较大因而科氏力起一定作用,加之虎门附近的反射作用,形成具有部分反射的Kelvin潮波系统。斜压作用和漏斗状地形的修正,可以解释主要的水文特征。例如东部潮差较大,水位较低。潮流是往复流,超前于潮波的相位越向南越大,盐度的空间分布是东南较高,时间变化滞后于潮波。含沙量的空间分布是东南较低。揭示出:东部涨潮流大于落潮流,西部则相反,以至形成了海水由东部流入,河水由西部流出的余流循环。这些结果提示:选择航道在东槽较好,东岸排污污染将随余流循环而影响到整个伶仃洋,等等。对经济建设及总体长远规划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9.
本文利用二维潮波数值模拟,描画出海南岛清澜港潮汐通道及其相邻海湾的海流流场。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符合较好。在清澜港口门内,潮流与潮波有约90°的相位差。在相邻海湾中,由此可说明一些拦门沙的形态和潮流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大型海洋水文气象遥测浮标“南浮一号”(直径6米,圆饼型,总重约13吨),自1979年起,先后在海南岛清澜港外水深26米处和在珠江口外上川岛50米水深处投放,取得一些结果。经过近几年来的改进,性能有较大提高:利用微处理机控制、采集、发送和处理数据;在白天短波通讯较好的时间集中发送到岸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