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冲沟侵蚀是中国西部山区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小流域研究表明,黄河和长江中的泥沙主要是冲沟侵蚀引起的。目前,长江上游80%的冲沟因被幼林草植被覆盖而处于非活跃期。到底这些冲沟系统是什么时候形成的?未来的暴雨和径流是否会激活这些冲沟系统?土地利用与景观结构对冲沟系统的发生、演变有何关系?基于这些问题,近几年来在中科院山地环境学“百人计划”和“国外引进杰出人才”项目及德国洪堡基金的资助下,中德科学工作者进行了合作研究。本文介绍了长江上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冲沟发生、演变的部分研究成果。我们在西昌安宁河干暖河谷选择了两个冲沟系统一个位于西溪乡长山岭,一个位于大青梁子。为了定量评价土地利用对冲沟发育的影响,我们对研究小流域的航片、土壤剖面、泥沙堆积与土地利用历史等进行了详尽的综合对比分析。同时,对两个冲沟系统的大小和土壤流失的体积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调查、测定和计算。据此,获得了研究流域的冲沟侵蚀速率。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上游数百年的持续景观演变,尤其是20世纪中期人为强烈的不合理农业垦殖和利用土地,造成了四川西南部大量冲沟系统的形成和发展,研究流域的冲沟侵蚀速率高达375t/hm2*a-1。采取成功的水土保持措施以控制冲沟侵蚀,对中国西南山地退化环境的生态修复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悬沙水体不同波段反射比的分布特征及悬沙量估算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沿岸、河口附近水域具有高悬沙量的特点.悬沙的分布、扩散、沉降过程影响港口、航道水深的维持,影响生态环境.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开展悬沙遥感及定量算法研究,在我国已取得诸多成果,挥才兴等[1]提出了几种悬沙定量的经验和半经验模式.“七五”攻关分别对黄河口和长江口提出了对数模式、线性分析模式和双峰比模式,Ma等[2]将模式识别方法应用于悬沙遥感.90年代后期,国际上陆续发射多颗海色卫星,我国也计划发射海色卫星,为有效地利用海色卫星资料,进一步开展悬沙定量算法及传感器谱段选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荒漠地区土壤初始状况对水平入渗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沙坡头荒漠地区人工植被固沙区生物土壤结皮与固沙区外天然沙丘沙以及天然植被红砂、珍珠分布区砂粘土在不同初始含水率(θi)条件下土壤水平入渗过程的对比试验研究,探讨土壤质地以及θ i对水平入渗系数(λf)、剖面平均含水率(θm)状况的影响。生物土壤结皮对降水入渗量的截持作用大于沙丘沙,因而将显著地改变降水入渗过程中土壤水分的再分配格局,减少降水对深层土壤(沙丘沙)的有效补给。通过对土壤剖面平均含水率θm与距离湿润锋前缘0~5 cm、5~10 cm处体积含水率θfA、θfB比较,生物土壤结皮的θm、θfA和θfB分别约为沙丘沙的1.5倍。  相似文献   
4.
5.
含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水流紊动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忖  王超 《水科学进展》2010,21(6):816-822
在一定的水动力条件下,不同水生植物对水流结构改变的程度及对底泥再悬浮的影响由于其形态结构的差异有所不同.在玻璃水槽中铺设太湖底泥并种植天然沉水植物(水蕨)和挺水植物(菖蒲),通过水槽实验,用三维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DV对植物段紊流特性进行测量研究,分析含水生植物明渠水流的水力特性及底泥再悬浮规律.结果表明:含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明渠水流的垂向流速分布各自遵循不同的规律;其紊动强度和雷诺应力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特性;在沉水植物冠层交界处及挺水植物的茎杆和枝叶分叉处,紊流强度及雷诺应力均出现最大值;在一定条件下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均能抑制底泥再悬浮,但当雷诺数达到一定数值时,水生植物的存在反而加剧了底泥的再悬浮,与挺水植物相比,沉水植物对底泥再悬浮的抑制效果要更好.  相似文献   
6.
地壳形变与地震博克不断发展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台阵正在连续不断地测量南加州的地壳形变。这些测量是试图用数量表示板块边界形变与地震发生之间关系的开端。板块构造理论使我们认识到地球表面是由大约10个大的刚性板块组成的。虽然板块内部是刚性的,但沿着它们...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