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海洋学   5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中民 《海洋世界》2008,(12):73-79
美国对印度洋地区的掌控能力明显增强 在冷战时期,美国就在印度洋地区布有海外军事基地。美国印度洋基地群以迪戈加西亚基地为核心,辐射至印度洋沿岸各港口,特别是阿拉伯湾、波斯湾和红海地区。迪戈加西亚地处印度洋中心位置,是印度洋空中和海上交通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1971年美国海军从英军手中接管以来,  相似文献   
2.
刘中民 《海洋世界》2010,(12):60-61
<正>对外战略上,王韬主张采取亲英、制俄、防日的策略。19世纪70年代后期,俄国乘新疆动乱,侵占伊犁,其后俄又借伊犁事件,陈兵中国东北及沿海地区。这使王韬深深认识到,俄国是中国海陆两疆的心腹大患,他指出:"俄国师船近多云集于珲春,  相似文献   
3.
海军为陆军之佐,表里相扶不能偏废,闭关自守患在内忧,海禁宏开患在外侮。内忧之起,陆军足以靖之,外侮之来,非海军不足以御之。——郑观应 郑观应,原名官应,字正翔,广东香山县人(今中山市),是19世纪后期著名的民族资本家。郑观应早年放弃仕途,赴上海学商,曾为洋行和太古轮船公司买办,后又投资轮船公司,曾长期在上海机器织布局、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洋务企业中任总办。  相似文献   
4.
建国初期,新中国的外部局势极为险恶。四面也许并未响起楚歌,但是至少要应付两大强国的“软硬兼施”。一方面,朝鲜战争的爆发极大地牵制了中国的战略注意力和资源,中国丧失了解放台湾和向海上发展的最佳时机,美国的太平洋海洋霸权使中国的海洋战略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另一方面,苏联以“技术援助”为条件提出“建立中苏共同核潜艇舰队”的政治要求,毛主席强烈回应“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一万年不要援助”的同时,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队伍不可回避的摆在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面前……  相似文献   
5.
伴随《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以后,国际海洋秩序及其斗争方式和手段的深刻变革,过去相对沉寂的中国海权问题研究成为近年来中国国际战略研究领域内的一个重要课题,并出现了可喜的学术争鸣。有的学者从中国要适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利益和安全战略的需要出发,疾呼中国需要发展海权,并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有的学者则从地缘政治制约性、综合国力的支撑能力与霸权国冲突的风险等角度,主张要避免进入“海权的误区”。这种思想分歧集中反映了关于中国海权战略所面临的深层次的思想困惑。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北冰洋底插旗的行为,不免让人想起美国悬疑小说名家丹·布朗的新作《骗局》,它描写了一场围绕北极冰层  相似文献   
7.
<正>英法创立水师百有余年,至于今,举数十万水师之将士,而人皆自爱,事尽称职;举数万万之帑金,而无丝缕之虚糜,无分毫之浮报者,夫岂以外洋之人贤于中国哉!亦法制使然也。——马建忠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所提出的“近海防御”的海防战略思想;以“精干”、“顶用”为目标的海军建设思想;以“搁置主权,共同开发”为内容的处理海洋争端的思想,构成了其海洋防卫思想的主要内容。[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马建忠海防思想的最大特点在于更多地从制度方面着眼,他不会大而化之地议论海防问题,而是抓住海防建设中的重要问题,结合西方先进国家的经验,联系中国的实际,具体而深入地进行分析;他注重从思想的层面、制度的层面、教育的层面和管理的层面立论。因而他能发人之所未发,能详人之所不详,为建立较完备的近代海军军事体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林则徐作为近代封建士大夫中最早睁眼看世界的代表,其海防思想的历史局限性反映出当时中华民族的海洋观念仍然没有走出长期迷惘的思想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