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nthropogenic emission of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CO_2) has led to a rapid increase in atmospheric CO_2 concentration. Increasing atmospheric CO_2 can reduce seawater pH and carbonate ions, which may adversely affect the survival of the larvae of calcareous animals. Cyclina sinensis is a commercially and ecologically important species in several Asian countries. Living in coast shallow waters, this species has experienced the coastal environmental changes frequently throughout its life cycle. In this study, we simulated possible future seawater pH values including 8.2, 7.8 and 7.4 and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ocean acidification on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C. sinensis. Clam embryos were incubated for 48 h(2 d) in control and high-CO_2 seawater to compare embryogenesis, larval growth and swimming behavior. Fertilization rate was quite sensitive to pH, and moderate acidification could induce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fertilization rate. However, only extreme acidification could bring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 to hatching rate, body size, and average path velocity of trochophora. Moreover, with seawater acidification, C. sinensis needs much more time to reach the same developmental stage, which increases the risk of larva survival. Together with recent studies demonstrating negative impacts of high CO_2 on fertilization and larva swimming behavior, the results imply a future decrease of C. sinensis populations in oceans if its acclimation to the predicted environmental alteration does not occur.  相似文献   
2.
本文测定分析了特殊地区的两种不同饱和状态的干压实土体在不同等级荷栽作用下产生的沉陷量,探讨了施荷时间对沉陷量的影响从而提示了两种干压实土体在荷载作用下沉陷量变化规律,并分析研究了这两种干压实土体的最大压缩模量与饱和度的关系。这一研究成果对干旱特殊地区的公路设计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RADARSATSNBSAR数据在大面积水稻估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由于雷达遥感的全天候、全天时的优势,使之成为南方大范围农业信息动态监测的最佳遥感手段。为了适宜于运行系统,本研究采用加拿大雷达卫星(RADARSAT)窄波扫描模式(SNB)数据,以广东省为例进行了大范围水稻估产。通过建立稻作图谱,解决了在地形复杂、农业集约化程度低、水稻田分布不规则,且地块间田间管理水平差异很大等诸多因素影响下的水稻信息提取问题;在野外观测站采集的水稻生长期生理生态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RADARSAT SNB SAR的雷达遥感时序信息水稻估产模型。通过2000年早、晚两季水稻估产的实践证明,此模型估产的精度在平原区达到95%,而在复杂的丘岭谷地则需进一步提高图像预处理的精度,改进特殊地段估产模型的精度。从实用性而言,这是一套高效、经济的技术方法,易于投入实际运行阶段。  相似文献   
4.
5.
6.
利用2021年日本福岛地震(MJMA 7.3)中6个KiK-net台站的观测记录,分别基于移动窗解卷积法、移动窗谱比法和移动窗自相关函数法对场地非线性时变过程进行研究,分析非线性发生的阈值和程度。研究表明:三种方法识别场地非线性时变特征的稳定性不同。移动窗解卷积法更容易获得较为稳定的土体非线性时变过程,但其反映的是地表至井下平均波速的变化,识别的非线性程度偏低。对于存在强波阻抗比的浅表层土体,移动窗谱比法和移动窗自相关函数法识别的非线性程度更强;对于较低波阻抗比的浅表层土体,则不容易识别出稳定的非线性时变结果。三种方法识别的非线性最强时刻基本一致,皆位于整条记录加速度峰值附近。基于三种方法识别的6个台站的非线性阈值约在40~140 gal,剪切波速下降比在16%~53%之间,场地非线性程度较明显。  相似文献   
7.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ECC)是一种高强度、高延性的新型建筑材料,在加固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利用ECC的高延性和抗剪性,提出一种采用ECC面层加固小雁塔的保护方案,以提高古塔抗震性能;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模拟分析,比较了小雁塔加固前后的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ECC面层加固可显著增强塔身整体的延性和承载力,有效地提高塔体损伤容限,为ECC在古塔抗震加固的实际应用中提供借鉴,可作为古塔抗震保护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为了促进适合我国国情的轻型木结构发展,介绍了一种自主开发的轻型定向秸秆板-榫卯连接木骨架剪力墙,该剪力墙由墙体模块、顶梁板、底梁板三部分组成,墙体模块的木骨架间采用榫卯连接,面板采用定向秸秆板.通过12片分别由3个剪力墙模块组成的剪力墙的水平单向加载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得到了剪力墙的破坏特征、抗剪强度、滞回性能、延性及耗能等性能指标,分析了洞口大小、洞口位置及竖向荷载对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以及剪力墙与单个墙体模块抗震性能的区别.结果表明:剪力墙的破坏主要是面板破坏及面板与钉的连接破坏,剪力墙的抗剪强度比墙体模块的要低约10%,滞回曲线呈明显的反S型并有明显滑移,等效粘滞阻尼系数约为0.13.  相似文献   
9.
三维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一种时域直接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分析三维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时域直接方法。该方法采用集中质量显式有限元和透射人工边界模拟无限域地基,通过编制的FORTRAN程序实现;采用ANSYS软件对上部结构进行建模分析,并通过FORTRAN程序对ANSYS软件的调用,实现了土与结构系统在地震作用下的整体分析。该方法为显隐式相结合的方法,地基和上部结构可采用不同的时间步距进行分析,可大大提高效率。通过两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古建筑木结构直榫和燕尾榫节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典型透榫和燕尾榫榫卯连接的模型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榫卯半刚性连接特性和刚度退化规律.试验得出榫卯连接的弯矩-转角滞回曲线及骨架曲线,并拟合出了弯矩-转角的关系方程和榫卯连接节点恢复力模型,由试验结果给出了两种榫卯连接刚度的非线性变化.研究结果为古建筑的抗震性能研究和修缮加固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