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92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Biomarkers of organochlorine exposure, such as the induction of cytochrome P450 1A (CYP1A), can be used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nts on the health of free-ranging marine mammal populations.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measure CYP1A in skin and liver biopsies obtained from live harbour seals (Phoca vitulina). Twelve harbour seal pups, aged three to five weeks, were captured from the Fraser River estuary,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and temporarily held in captivity. Skin ( approximately 60 mg) and liver ( approximately 40 mg) biopsies, obtained while seals were under general anaesthesia, yielded sufficient tissue for the measurement of CYP1A by immunoblot analysis and ethoxyresorufin O-deethylase activity. A short-term exposure experiment, in which harbour seals (n=3) were treated orally with beta-naphthoflavone (BNF), resulted in increased hepatic and cutaneous CYP1A protein levels, consistent with observations in other mammals. This study is the first to measure CYP1A in skin and liver biopsies from live harbour seals and to report in vivo BNF-associated CYP1A induction in a marine mammal.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microsamples collected using minimally-invasive techniques can provide toxicologically-relevant information form marine mammals.  相似文献   
2.
We submitted individual aliphatic an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samples of hydrothermal petroleum from Escanaba Trough to compound specific isotope analysis to trace their origins. The 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s of the alkanes an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means -27.5 and -24.7%, respectively) reflect a primarily terrestrial organic matter source.  相似文献   
3.
詹庚申 《地质学刊》2006,30(4):253-253
著名水文地质学家,浙江上虞人。1942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大地质系。同年人中央地质调查所,1949年离所。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历任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局副总工程师、地矿部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顾问、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咨询委员。  相似文献   
4.
5.
季强  季燕南  詹庚申 《江苏地质》2021,45(2):113-121
简要介绍了北京周口店北京直立人发现的过程、已发现的化石材料、现存的化石材料及首批复制的头盖骨模型。描述了北京直立人的主要形态特征,讨论了直立人与现代人在形态特征上的差异,认为包括北京直立人在内的东亚地区直立人是一个灭绝的支系,没有留下后代,不是现代东亚人或中国人的直系祖先。大约在2.0 Ma前,直立人起源于非洲的匠人或能人,而后走出非洲扩散到欧洲和亚洲。非洲的直立人约在90万a前演化为先驱人,约在60万a前演化为海德堡人,约在30万a前演化为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和包括现代人在内的智人。推测从非洲向欧洲扩散的海德堡人后来有可能演化为尼安德特人,而向亚洲扩散的海德堡人后来可能演化为丹尼索瓦人和智人。讨论了北京直立人的分类位置和名称有效性问题,认为亚种不可能单独存在,必须有2个或2个以上的亚种才有效。当前需进一步深化研究北京直立人,探讨周口店的直立人与爪哇岛的直立人究竟有无差别。如果二者没有差别,那么周口店发现的直立人北京亚种(Homo erectus pekinensis)就不是有效名称,应直接归于直立人(Homo erectus),称为“发现于北京的直立人”(Homo erectusunearthed from Beijing)。如果二者差异明显,有2种处理方法:一是直接提升为种,称为“北京人”(Homo pekinensis);二是保持现状,仍然称为“直立人北京亚种”(Homo erectus pekinensis),但印尼爪哇岛发现的直立人学名需作变动,应称为“直立人直立人亚种”(Homo erectus erectus)。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990年1月5日上午第三届《江苏地质》编委会第二次会议在江苏省地矿局召开。会议议题是总结1989年办刊工作,商讨新的一年中改进刊物质量的问题。省科委、省地矿局、省地质学会的领导及《江苏地质》编委、编辑共19人出席了会议。6人因事请假。朱恒鑫主编首先在会上作《江苏地质》1989年度工作总结。他从编辑工作、出版发行和文件执行情况等方面对办刊工作进行了回顾。认为《江苏地质》1989年在组稿、审稿、编辑加工等方面进一步提高了工作质量;建立并逐步完善编辑工作程序;对稿件进行了正确导向。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