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49篇
  免费   1725篇
  国内免费   2351篇
测绘学   861篇
大气科学   1299篇
地球物理   1615篇
地质学   4735篇
海洋学   1214篇
天文学   293篇
综合类   737篇
自然地理   771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397篇
  2021年   507篇
  2020年   399篇
  2019年   473篇
  2018年   496篇
  2017年   447篇
  2016年   445篇
  2015年   513篇
  2014年   554篇
  2013年   583篇
  2012年   632篇
  2011年   600篇
  2010年   559篇
  2009年   551篇
  2008年   542篇
  2007年   503篇
  2006年   443篇
  2005年   381篇
  2004年   288篇
  2003年   222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211篇
  2000年   212篇
  1999年   214篇
  1998年   161篇
  1997年   159篇
  1996年   119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科学评价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对海水中137Cs γ能谱分析方法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估。根据《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分析不确定度的来源并逐一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量化,最终计算了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结果表明,影响海水中137Cs γ能谱测量不确定度的因素分别为样品源137Cs峰区计数、标准源活度、取样体积、化学回收率、本底137Cs峰区计数及标准源137Cs峰区计数,其中样品源137Cs峰区计数的不确定度贡献最为突出。对于137Cs活度浓度为1.28 mBq/L的海水样品,其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9.78%。  相似文献   
2.
杭州湾中部实测波浪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杭州湾中部一年实测波浪资料,分析该地区的波参数统计变化特性,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出相关参数之间的关系式,并统计分析了频谱特性。结果表明:杭州湾中部以小浪和轻浪为主,在各月分布较为均匀,年平均周期为2.97 s;最大一次波浪过程为冷空气影响所致,影响强度大于台风莫拉克;常浪向分布在东北至东南向,其中又以小浪出现较多,对应的波周期以2~4 s为主;强浪向主要分布在西北和东北方向,对应的波周期主要分布在3~5 s;多数特征波参数之间相关关系较好;由谱分析得知风浪占多数,且以单峰为主。研究结果可为相关工程和理论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我国海图生产现状及基于数据库的海图制图技术,针对以航海图生产为主要目的的海图数据库建设中的比例尺分级问题,依据统一的样本海图选择原则,计算海部要素载负量,计算结果表明,海图载负量数值受地形、人为等因素影响大。定义一个全水深的理想海部区域,通过确定水深注记间距和载负量之间的关系、参考现有海图水深注记最小间距值和航海应用对海图比例尺分级的需求等因素,最终确定了海图数据库比例尺分级方案。  相似文献   
4.
通过野外样方调查河西走廊西段荒漠戈壁典型灌木群落多样性状况,研究探讨了 8 种典型 灌木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地理因子的关系,对荒漠戈壁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的保 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1) 8 个典型灌木群落 Shannon-Wiener 指数、Simpson 指 数、Margalef 指数和 Pielou 指数从高到低为:盐爪爪群落>麻黄群落>合头草群落>红砂群落>梭梭群 落>泡泡刺群落>多枝柽柳群落>沙拐枣群落;波动范围分别为 0.314 ~ 1.355、0.179 ~ 0.666、0.334 ~ 1.222 和 0.051 ~ 0.218,说明荒漠戈壁灌木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偏低,群落结构简单,物种组成稀 少。(2) 不同灌木群落内物种数越多,群落间 Jaccard 相似性系数越大。大部分灌木群落类型间 Jac? card 相似性在 0.20 ~ 0.60 之间,群落间相似水平较低,群落相对稳定。(3) 随着海拔的升高,Margalef 指数、Pielou 指数和 Shannon-Wiener 指数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型分布格局,最大值出现在海拔 2 000 m,且与海拔显著相关(P<0.05);在经度梯度上,从东到西,Margalef 指数、Pielou 指数和 Shan? non-Wiener 指数呈递增格局,但与经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纬度梯度上,从南到北,Margalef 指数、Pielou 指数和 Shannon-Wiener 指数呈显著递增趋势(P<0.05)。总体上,荒漠戈壁灌木群落物 种多样性呈现出明显的垂直(海拔)和纬度地带性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叠前深度偏移地震成像分析, 结合前人重磁反演等地球物理资料成果, 对中沙海槽盆地东北部结构构造进行探索研究。研究表明: 中沙海槽盆地东北部发育新生代地层, 厚度在1500~2500m之间, 地层层速度为1500~ 3500m·s-1, 不存在中生界沉积层, 盆地基底为海山或前寒武系基岩及岩浆岩隆起。中沙海槽盆地新生代陆源海相烃源岩丰富, 盆地新生界地层厚度大, 盆地凹陷、断裂发育, 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6.
了解物种利用资源和占据生态空间的能力,对维持完善和科学保育荒漠戈壁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在综合反映各生态因子作用的群落类型和海拔梯度组合而成的两条资源轴上,测度分析了甘肃酒泉荒漠戈壁灌木群落主要优势种的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1)在群落类型和海拔梯度两条资源轴上,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和合头草(Sympegma regelii)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均较大,说明这些物种适应能力强,能够较好地利用环境资源,分布范围大,作为荒漠戈壁灌木群落中的广域种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和作用。(2)荒漠戈壁优势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值多数较小,在群落类型和海拔梯度资源轴上生态位重叠值小于0.5的分别占总种对的62.63%和77.89%。生态位宽度大的物种之间一般生态位重叠值较高,物种利用资源能力强且存在竞争关系;然而,生态位宽度较小的物种与其他物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较低,不同物种在环境资源的需求上产生互补,可以和谐共存;生态位宽度小的物种之间生态位重叠值仍较高,物种分布呈斑块现象;因此,生态位重叠与生态位宽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3)荒漠戈壁优势物种间总体表现为不显著的正关联,表明该植被群落结构及其物种之间处于稳定共存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运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 (LHRH A)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南方鲶血清促性腺激素 (GTH)水平的影响 ,结果表明 :LHRH A和hCG都能提高南方鲶一龄幼鱼血清GTH水平 ,hCG与LHRH A结合注射后血清GTH水平显著高于单独注射hCG或LHRH A后的血清GTH水平。LHRH A和hCG结合注射可诱导性成熟南方鲶排卵 ,同时排卵过程中伴随着血清GTH水平的急剧上升 ,在排卵后迅速下降 ;注射同样剂量的药物而未排卵的血清GTH水平虽有升高 ,但升高的幅度不及排卵鱼。这种血清GTH水平的急剧增高对诱导南方鲶卵母细胞最后成熟和排卵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一种把经纬度网格点上的气象要素值转化到正方形网格点上的多项式插值方案。对插值方案作了稳定性讨论和定量及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插值方案方便可行,而且有广泛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以地理信息网络服务的安全策略为研究对象,根据我国空间数据生产到应用整个流程保密管理规定,研究地理空间数据在存储、分发、传输、表现以及与其他系统集成应用阶段上的安全策略,解决地理空间数据共享与空间数据安全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This paper presents gas compositions and H-, O-isotope compositions of sulfide- and quartz-hosted fluid inclusions, and S-, Pb-isotope compositions of sulfide separates collected from the principal Stage 2 ores in Veins 3 and 210 of the Jinwozi lode gold deposit, eastern Tianshan Mountains of China. Fluid inclusions trapped in quartz and sphalerite are dominantly primary. H-and O-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pyrite-hosted fluid inclusions indicate two major contributions to the ore-forming fluid that include the degassed magma and the meteoric-derived but rock 18O-buffered groundwater. However, H- and O-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quartz-hosted fluid inclusions essentially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groundwater. Sulfide-hosted fluid inclusions show considerably higher abundances of gaseous species CO2, N2, H2S, etc. than quartz-hosted ones. The linear trends among inclusion gaseous species reflect the mixing tendency between the gas-rich magmatic fluid and the groundwater. The relative enrichment of gaseous species in sulfide-hosted fluid inclusions, coupled with the banded ore structure indicating alternate precipitation of quartz with sulfide minerals, suggests that the magmatic fluid has been inputted to the ore-forming fluid in pulsation. Sulfur and lead isotope compositions of pyrite and galena separates indicate an essential magma derivation for sulfur but the multiple sources for metallic materials from the mantle to the bulk cru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