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9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震波速变化和地壳内应力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重复爆破方法,得到了关于日本关东东海地区的地震观测信号,进而给出了其P波速度的时间变化。这些变化包括:地壳岩石对地壳中应力变化的三个基本过程:潮汐变化、构造应力积累及与大震相联系的应力变化。部分波速变化对应力的反映灵敏度可以估算为0.01~0.1(MPa)^-1。结果显示,大震孕育区内的应力变化可以通过观测地震波速的变化得到监控。  相似文献   
2.
唐山地震与海城地震之共性特征及关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武英  李龙海 《地震研究》1995,18(2):161-167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1976年唐山7.8级地震与1975年海城7.3级地震的共性特征,认为它们可能是由同一种原因引起的,而且伴随地震而发生的各种现象是相互联系,同出一因的,本文还分析了一些有关的现象,论述了上次两次地震的发生可能可由垂直力引起的,地壳内岩源上涌可以产生垂直作用力,认为这两次地震的发生可能是岩浆上涌的直接结果。  相似文献   
3.
在收集全天山尽可能完整的地震目录资料和进行较为科学的天山地震活动分区的基础上,按照从大区到小区、从整体到局部的层次性分析思路,分析了新疆北天山地震活动的阶段性及关联性特征,并进行了b值外推和应变能累积预测分析,估计了新疆北天山强震发生的累积概率和马尔柯夫概率,从而对新疆北天山未来3-10年的中长期地震活动形势提出了分析预测意见。  相似文献   
4.
依亚瓦拉半封闭澙湖是澳大利亚西南侧最著名的海岸澙湖,是全新世海侵以来残留的濒危脆弱地貌。湖面约35km2,流域面积达270km2,长期沉积速率不足1mm/a,短期沉积速率约5~6mm/a。近几十年来,由于受陆源泥沙淤积和工矿重金属污染,澙湖正处于快速退化阶段。当局采取以疏为主的多项整治措施,隔绝陆沙入湖、浚深湖底、加固湖岸、杜绝圈湖养殖、扩宽潮道,缩短了海、湖水交换的时间,目前已变成湖水清澈、鱼虾洄游的旅游圣地。该整治经验可为我国海岸澙湖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移动Agent 在集群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任务级的角度,在基于主/从模式的集群系统中引入了移动Agent技术,建立了基于移动Agent的并行计算模型。基于该模型,对移动Agent之间的通信接口、容错机制和负载平衡策略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对新疆1973年以来年度地震预测情况进行综合研究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乌恰-喀什周围地区年度预测的阶段性特点,并对这一地区1900年以来M≥6地震和1972-2008年M≥5.5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的研究.认为对该区域地震活动规律性特点认识不足,没有遵循本地区地震活动的基本规律对地震趋势进行客观判断,是造成地震危险区预测效果较差的主要原因.依据地震活跃与间歇的特点认为2008年底开始乌恰-喀什周围地区将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时段,这一地区可能仍将继续被划定为年度强地震危险区.  相似文献   
7.
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1976年松潘7.2级地震的有关资料的分析,同时与海城地震和唐山地震进行对比,认为松潘地震及伴随该次地震而发生的各类现象是共出一因的,其成因可能与地壳内岩浆上涌有关.作者用岩浆的上涌力、热的发散及气体的逸出,对该次地震的发生、前兆及震后效应等现象作出了解释,最后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食道癌的X线钡餐造影与CT诊断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食管癌的X线及CT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45例经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行X线钡剂检查和CT扫描。结果:45例中,颈段1l例,胸上段8例,胸中段10,胸下段12例。本组病变最长llcm,管理全周或局部不规则增厚,管腔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食管癌侵犯周围组织。结论:X线和CT检查对食管癌的诊断准确率较高,CT判断食管癌对周围组织的侵犯较X线更准确,两者的结合有利于全面了解食道癌病变的程度和范围,便于指导临床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伽师序列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点源位错模型,层状介质速度结构,通过计算理论地震图,与观测的地震垂直向记录的直达P、S波最大振幅拟合,反演震源机制的方法。系统查阅了万余张地震记录图件,得到可信的小地震震源机制共计554个。有震源机制的地震完全覆盖了序列的震区范围,时间上也分布于序列的各个阶段,因此认为这些小地震对于地震序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计算2个震源机制的2个P轴在三维空间中的夹角和2个T轴之间的夹角,再以2个夹角之和作为距离,采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对大量地震震源机制解进行分类。取和主体破裂方向(NE)一致的两类正断层地震,求其占全部类型的地震数目的比例,用来刻画应力场的变动情况。对照伽师序列的6级强震,两类正断层地震出现3次显著的增加。3组强震都在其后发生,这就给出了确切的前兆信息。小地震震源机制显示出的变化,表明它们对于强震孕育发生非常灵敏。文章最后提出伽师强震序列的块体旋转成因模型。  相似文献   
10.
南海北部深水区LS33a钻井微体古生物年代地层格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接收了渐新世以来数千米厚的海相沉积地层,蕴藏着丰富的微体古生物化石。对深水区LS33a钻井岩芯的取样和化石鉴定,识别出21个浮游有孔虫化石带(N22带~P19带)和12个钙质超微化石带(NN19带~NP24带)。通过与大洋钻探(ODP)在南海实施的184航次的钻探结果和“国际年代地层表(2012)”等的对比分析,探讨了化石事件的地质年代意义,构建了LS33a钻井生物年代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更新统与上新统、上上新统与下上新统、上新统与中新统、上中新统与中中新统、中中新统与下中新统、中新统与渐新统、上渐新统与下渐新统之间地层界线位置以及崖城组、陵水组、三亚组、梅山组、黄流组、莺歌海组和乐东组地层的时代归属,建立了适用于南海北部深水区的高分辨率综合年代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