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7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天然热释光法在相山火山岩型铀矿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天然热释光法在火山岩铀矿床上的应用效果,表明矿体上方热释光异常较大,无矿区域异常较小,矿体的分布范围与高值异常范围一致,还发现在一些构造薄弱带,裂隙、断层处出现大的异常,试验证明土壤天然热释光测量可以为评价火山岩铀资源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2.
粤北下庄铀矿田富铀矿找矿前景探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本文通过对下庄矿田铀矿找矿潜力分析 ,探讨区内富铀矿找矿方向和找矿前景。研究表明 :下庄矿田是铀元素高度富集的矿集区 ,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和发展前景 ,是粤北富铀矿找矿的重点地区之一 ;区内“交点”型、碱交代碎裂岩型和群脉型铀矿是该区今后找矿的主要目标类型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综合整理、研究江西省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对富大铀矿与区域地球物理场和深部地球物理构造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有利于形成富大铀矿的地球物理-地质构造环境模式,预测了江西省主要铀成矿带内富大铀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4.
TEM正演响应计算的几种频-时域转换方法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瞬变电磁的一维正演响应模拟中,常用的方法是先在频率域中求解,之后将结果转换到时间域。但该方法在晚期的计算精度通常不高,因此,使用5种频-时域转换方法(正、余弦变换的数值滤波算法,G-S逆拉普拉斯算法、正、余弦变换的折线逼近法)进行了计算,与解析解对比,得出余弦变换的数值滤波算法在晚期计算中精度最高的结论,并对这五种转换方法产生误差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和分析。本研究有利于瞬变电磁一维正演响应的高精度计算,使其在多维计算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粤北花岗岩型铀矿找矿潜力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部构造环境、长期活动的深大断裂和成群成组的成矿构造带、多期次构造岩浆活动和蚀变叠加、多期次地幔流体和成矿流体的频繁活动,以及花岗岩丰富的铀源、良好的还原条件和封闭成矿环境等优越的成矿条件,使粤北成为得天独厚的花岗岩型铀矿矿集区。通过分析下庄矿田330南西地区“群脉型”、中洞地区“交点型”铀矿化,以及南雄矿田坪下水地区、棉花坑-书楼丘地区“硅化碎裂岩型”铀矿化等成矿条件好、找矿线索明显的地区,表明区内有较大的铀资源潜力和找矿潜力,为下一步的工作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江西相山邹家山-石洞断裂带及其控矿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魏祥荣  林舸  龙期华  周叶 《铀矿地质》2006,22(5):281-289
邹家山石洞断裂构造带(又称邹石构造带)由几组大致平行的断裂组成,总体走向为30°~40°,倾向NW或SE,倾角65°~85°,深切基底达10 km,属区域性NE向走滑断层。根据断裂构造的发育程度、构造联合控矿作用等特点,自北向南将邹石构造带分为石马山段、邹家山段、书塘段和石洞段。研究构造带的铀矿化蚀变特征及构造控矿规律发现,邹石构造带在不同地段控矿形式不同,按容矿位置可分为两类,即主断裂容矿和旁侧次级断裂容矿。邹石构造带的铀矿化作用明显分为两期,邹石构造带附近的铀矿床均存在铀赤铁矿型矿化蚀变,表明邹石构造带对成矿的重要作用。相山矿田各矿床内矿带的展布表明,主要矿带走向的法线方向总是指向相山盆地的特定区域。在总结已知矿床规律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邹石构造带仍然是相山盆地最具找矿潜力的地区之一,书塘地区是邹石构造带的首选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7.
下庄矿田是我国花岗岩型富铀矿床的主要产地之一,竹筒尖铀矿床位于下庄矿田西北部地区。矿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阐述了竹筒尖铀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特征,并对其成矿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三位一体"的特殊地质环境是控制区内铀矿床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赣杭构造带(简称赣杭带)位于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的结合部,是中国重要的铀多金属矿成矿带,发育一系列中酸性火山—侵入杂岩;前人对岩浆喷发和侵入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仍然存在诸多争议。文章对赣杭带中段(盛源盆地)及邻区收集的大地电磁测深(MT)数据,利用MT相位张量分解技术、二维非线性共轭梯度法(NLCG)等技术手段进行处理和反演获得到了研究区可靠的岩石圈电性结构。结合已有资料分析表明:赣杭带中段浅部火山—侵入杂岩带存在东南方向下倾的高导带和深部软流圈高导区且相连,揭示了该地区中酸性岩浆活动受区域江绍深断裂控制,在晚中生代岩石圈伸展作用下沿着区域深断裂上升侵入和喷发形成火山—侵入杂岩;该岩浆活动处在伸展构造环境与同期Izanagi板块俯冲后撤有关。  相似文献   
9.
随着CSAMT法探测应用需求的日益增多,其分辨能力及其物理机制的研究成为人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在CSAMT勘探中,几何效应、电流效应和感应效应是引起电磁场变化的三种物理机制,本文详细介绍了与地下电性结构密切相关的电流效应和感应效应.首先,利用CSAMT法对100 m×100 m×100 m的异常体进行了探测,研究表明存在两个畸变区域.利用电流效应对存在的两个畸变区域进行了解释,进一步研究表明当收发距为10 km时电流效应占据主要地位,感应效应位居次要地位,当收发距增大时电流效应比重下降,感应效应比重增大.选取坐标原点位于电偶极子中心,x方向为电偶极矩方向,z轴垂直向下,随后,研究了CSAMT法对异常体沿x、y及z方向长度变化时的探测灵敏度,研究表明CSAMT法对异常体沿x方向的变化最为灵敏、y方向变化次之、z方向最为迟钝,最后对以上现象给出了解析.  相似文献   
10.
研究九瑞矿集区成矿地层和岩体的三维分布特征可为区域成矿背景和成矿规律研究提供新的信息,实现研究区深部及外围找矿突破.本文首先综合分析研究区区域地质及地层和岩石密度和磁化率特征,然后将区域地质和12条地质剖面信息利用自行开发的GIF2UBCmodel程序构建剩余密度和磁化率参考模型和上下边界约束模型,实现了带约束重磁数据三维反演.反演结果揭示九瑞矿集区剩余密度和磁化率三维分布特征,解译了矿集区主要地层和岩体分布特征.该区存在邓家山—东雷湾以及武山—丁家山两个大型岩体;盖层褶皱与结晶基底隆起方向一致,是深部基地隆起的继承.通过与矿集区已知矿床对比发现,高磁性岩体边缘和基底隆起(高密度体)两翼为成矿有利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