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2篇
地质学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1
1.
江西三清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的接壤部位的赣东北地区。公园内的花岗岩是区域上怀玉山岩体的一部分,出露面积约98km^2。根据它们的接触关系可以划分为3期:第1期为中粗粒黑云母碱长花岗岩;第2期为中粒黑云母碱长花岗岩;第3期为细粒黑云母碱长花岗岩,其中以第2期的规模最大,公园内最重要的景点即分布于该期花岗岩内。利用SHRIMP锆石U—Ph方法对第2、3期花岗岩的测年结果表明,其年龄分别为123±2.2Ma和115.6±2.0Ma,晚于区域上的成矿岩体。在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特点上,这3期花岗岩基本相似,均由黑云母、条纹长石、钠长石(An〈8%)和石英组成,发育晶洞构造,具有高Si(〉75%)、高碱(7.7~8.8%)、低钙(〈1%)、高FeO^+/MgO(11~54)的特点。在微量元素特征上,明显富集REE(Eu除外)、Zr、Nb和Ta等高场强元素(HFSE),而Sc、Cr、Co、Ni、Sr和Eu等含量较低。此外,还具有高的10000×Ga/Al值特征(3.3~4.0),所有这些特征均说明其与I型和S型有明显区别,而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点,在相关判别图上属于A2型花岗岩,为造山后大陆壳熔融的产物,其形成于约10km的深度,并于6km左右发生侵位,侵位时的温度约850~900℃。  相似文献   
2.
花岗岩地貌类型及其形成机制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罕蓉  张招崇 《地质论评》2007,53(B08):147-159
花岗岩是地壳最丰富的岩石类型之一,由于其不同的构造地质背景、不同的岩石类型以及受不同的气候条件和不同的后期地壳运动影响,形成了不同的地貌景观。本文介绍了花岗岩风化的控制因素、世界上各种地貌景观的特征,并简要介绍了主要地貌景观的形成机制,指出一种地貌景观的最后形成可能受多种因素控制,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