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11篇
  201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下扬子地区早石炭世地层发育,研究历史早,工作精度高。笔者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区内岩石地层剖面和沉积构造作了详细观察,分析了沉积物来源和古生物特征,建立了四个海进—海退的沉积序列,讨论其时代。把本区划分为三个沉积相带:北带——滨海、宝应到巢县一带;中带——南京、镇江、溧阳至泾县一带;南带——江阴、宜兴、湖州、宣城沿长江至鄂东南(图1)。  相似文献   
2.
3.
济南市岩溶水中铅的分布特征及污染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泉城"济南是一个富含岩溶地下水的城市,泉水甘甜。近年来,城市化发展带来环境污染。为查明重金属在岩溶地下水的分布特征,选取代表性元素Pb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的164个岩溶地下水样品进行了Pb含量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岩溶地下水中Pb元素含量不仅在空间上分布有规律,同时也跟工业废水和废渣排放、水位埋深及其它元素和离子之间有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污染来源,为研究区域岩溶水环境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苏州高岭土闻名中外,远在唐朝就已开采。解放后对粘土矿物、矿石类型、矿床成因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用动力地质作用(构造作用)和地球化学相结合的观点,对矿区的构造成矿作用、热液成矿作用及母岩——矿源层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如有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笔者对苏南东部及上海地区的北西向断层作了系统的野外观察,并对断裂带内构造岩作了详细地研究;对北西向断层的力学性质、构造地质特征及地质意义作了初步探讨。现介绍如下,如有不当,敬请指正。一、北西向断层的野外观察 (一)太湖大东岛,石炭系灰岩中发育了三条北西向压性断裂(图1、2),间隔40~50m。其中断层A走向北30°西,倾向北东,倾角75°;断裂带宽度为7m。断层B走向北35°西,倾向南西,倾角70°;断裂带宽度为8m。断裂C走向北35°西,断面近直立;断裂  相似文献   
6.
济南岩溶水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及其水文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南以泉名扬天下,故称泉城。20世纪后半期,由于地下水的开采,济南泉水流量逐年递减,并于1976年始出现断流,20世纪末限制岩溶水开采量后,泉水复涌。自1980年开始,保泉地质调查工作陆续开展,但迄今对泉水补给方向及影响泉水因素尚无定论。采用微量元素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对济南可能的泉域范围内的枯丰水期岩溶水化学特征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丰水期较枯水期离子浓度总体偏低,由南部山区向北至泉群地带,元素浓度由低到高,显著地反映出由补给区通过径流区至排泄区的整个水化学过程。利用PHREEQC软件MIX模块,选择趵突泉及其周围的不同采样点岩溶水进行配比混合模拟。结果显示,泉水补给方向多样,趵突泉不仅有近源补给来源,还有远距离深循环补给。作者结合调查区地质构造及相关水文地质条件,认为济南泉水的形成是多源混合补给、深浅循环结合而成,千佛山断裂北部透水段,对济南泉群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高密市地处胶莱盆地,南部为丘陵区,中部为缓坡区,北部为高氟地下水分布的平原区,属于盆地浅层地下水型饮水高氟地区,是全国氟中毒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该区地势平坦,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蒸发强度较高。晚更新世以来,该区较为平稳,地表水、地下水径流滞缓,地下水以降水补给、蒸发排泄为主,目前兼有少量的人工开采。高氟地下水赋存于白垩纪火山碎屑岩风化残积形成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中,含水层以砂质亚粘土为主,在埋深0.5~1.0 m处普遍发育钙质结核,俗称姜石。靠近北部河流,第四系底部多发育一层厚度渐大的含砾砂层。随着砂层的出现、增厚,地下水中的含氟量逐渐降低。据此总结了高密市高氟地下水的成因模式,为溶滤富集型与蒸发浓缩碱化型的复合模式。通过室内淋溶试验,结合当地的实际,提出“原位驱氟”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Fault clay is the combined results of 10 ig-term dynamic-, thermal-metamorphism and tectonic geochemical process. Approximately similar fault clay can be produced from different rocks as long as the abovemeutioned actions develope to a certain extent.Fault clay is characterized by a great variety of clay minerals as a result of the depletion in silica and the relative enrichment in Ah Different types of clayization can be recognized depending on the environmen and the extent to which alkalis are leached. The process that results in the formation Of fault clay, i.e., the disintegration of rocks, dissolution, transportation, deposition mstasormatism, re-crystallization and the alteration of clay minerals already formed goes Under the heading of tectonic geochemistry. It is induced by the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that prevail under dynamic-, the rmal-metamorphism and is controlled entirely by tectonic movement. Therefore, it differs from weathering and leaching in terms of either the mechanism or the characteristies of material exchange or the texture and structure of the resulted clays. Clayization is an indieator that the fault activity has reached to a stage of matoration. On the other hand, clayization is also a process of mineralization which gives rise under favorite conditions elay deposit of economic slginficance.  相似文献   
9.
10.
沿江苏浒墅关西南至太湖东部的西山岛,在燕山期发育了一系列的逆掩断层和叠瓦构造(图1),从前已有人对其进行了研究。笔者又根据岩片、岩片前锋、混杂磨砾岩、下盘原地岩的构造地质特征及逆掩方向的研究,把区内的逆掩断层和叠瓦构造分为两个系统:燕山早期的北西向逆掩系统和燕山晚期的北东向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