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基于TVDI的干边斜率,结合降雨和实际蒸散发等气象因子,构建表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估算模型。利用MODIS地表参数产品数据,提取了TVDI干边斜率,根据淮河流域2010年3~5月实测降水和遥感估算实际蒸散发等计算表层平均土壤相对含水量,以6~10月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0~50 cm土体平均含水量估算结果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0.82,平均相对误差为5.22%,优于仅用TVDI干边斜率的估算结果(R2=0.71,平均相对误差为9.86%)。在验证期,其决定系数为R2=0.80,平均相对误差为5.63%。  相似文献   
2.
手持式GPS在化探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立文  安兴 《西北地质》2012,(2):151-156
主要论述在化探预查和普查阶段使用手持式GPS,实现了单点绝对定位,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野外定点的精度,降低了工作强度,简化了工作程序,保证了工作质量。GPS在化探工作中的使用必须按照必要程序进行,为保证精度,必须进行GPS试验,主要包括控制点的选择,仪器参数校正,精度试验,多台GPS一致性检查,并明确给出该地区GPS能否使用报告。通过野外实例充分说明了利用手持式GPS的定位方法在地球化学勘查中应用的效果,利用GPS航迹跟踪功能验收当天野外工作,制作航迹监控图、野外实际材料图,利用GPS和MAPGIS制作地质简图及化探测网的布设。重点讨论了GPS有关参数的设定、校正及准确度等细节,从而保证地球化学勘查测点定点的精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虽然边坡灾害治理实践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的或失败的边坡治理工程案例,但这些工程案例产生的大量数据信息未被充分利用与开发,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为此,基于边坡工程案例,应用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和递归的自-组织模糊神经推理网络的方法,初步提出了一种基于案例挖掘的边坡稳定性智能评价系统,并通过案例挖掘的应用实例表明了该系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通过对生态环境质量的科学内涵、国内外研究现状、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的深入分析,提出了目前我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工作中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指标选择和评价结果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制定科学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涵盖山、水、林、田、气等5个方面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不同等级评价指标,这些指标具有简单明了、客观易得、计算方便等特点。以2014年吉林省为例进行了试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一致,可将此评价结果列入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体系,以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治理。  相似文献   
5.
基于NOAA、EOS/MODIS、HJ-1A多源卫星数据,利用植被供水指数、水体指数,对吉林省2015年伏旱、2017年7月暴雨洪涝灾害进行遥感监测和精细化定量评估分析。结果表明:(1) 2015年7月吉林省中西部旱情逐步发展; 8月初,各县(市)旱田均有不同程度的干旱发生,重度干旱面积小,轻度干旱面积大,中度干旱次之。其中农安县受旱最重,其次为九台市和通榆县,利用实地调查点观测数据进行检验得出干旱监测的准确率达79%。(2) 2017年7月13日、19日暴雨过后,永吉县境内的河流河段明显增宽、水库面积明显增大,新增水域面积较多的为一拉溪镇、万昌镇、口前镇,水淹旱田面积较多的为口前镇、一拉溪镇、西阳镇。  相似文献   
6.
适宜生态水位作为反应湖泊水文情势的重要指标,是维持湖泊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要素。已有研究大多集中于水文过程对生态系统影响,缺乏耦合考虑湖泊营养负荷的全季节生态水位阈值研究。本研究在刻画恢复天然水位情势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人类活动导致湖泊营养负荷的季节性波动以及冰封期的最小生态水位,构建了适用于季节性冰封湖泊全季节的适宜生态水位阈值获取的综合框架,确定了年内不同时期适宜生态水位阈值。结果表明,查干湖入湖口非冰封期的总氮(TN)浓度与平均水位均呈上升趋势,总磷(TP)浓度呈下降趋势;6月湖内TN和TP滞留量最高,分别达到1044.36和23.61 t;确定了查干湖全季节不同时期的适宜生态水位,冰封期(11月—次年4月)为129m,汛期(6—9月)为130.15~130.86 m,非汛期(5和10月)为130.08~130.57 m。研究结果可为季节性冰封湖泊的适宜生态水位研究提供方法支撑,也可为湖泊的水环境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陈立文  孙德安 《岩土力学》2011,32(10):2922-2928
基于超固结黏土三维弹塑性本构模型,导出水-土耦合部分排水条件下饱和黏土应变局部化的萌生条件,求出在不同应力路径下,单相和水-土耦合条件下超固结土分叉的三维解析解和数值解。理论分析表明,应力罗德角 为-30°、15°和30°时,无论是单相条件,还是水土耦合两相介质条件,该模型均无分叉现象产生;应力罗德角为0°时,单相条件下该模型有分叉现象产生,水土耦合不排水条件下该模型无分叉现象出现,水-土耦合部分排水条件下分叉与否则与参数选取有关;应力罗德角为-15°时,无论是单相条件,还是水-土耦合条件,该模型均有分叉现象产生。利用嵌入了上述本构模型的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单相和水-土耦合条件下的多单元立方体应变局部化分叉现象进行数值分析。分析表明,在应力罗德角为 30°时,单相条件和水土耦合条件下都无分叉现象产生;应力罗德角为15°时,单相条件下有分叉现象产生,水-土耦合不排水条件下无分叉现象出现,水-土耦合部分排水条件下何时分叉则与渗透系数大小有关;应力罗德角为-15°和0°时,单相条件和水土耦合条件下该模型均有分叉现象产生。同一应力路径下数值解相对于理论解更易出现分叉。  相似文献   
8.
寿命周期成本(LCC)法是应用于地震灾害风险控制研究的新方法,其与折现现金流(DCF)法的整合可以有效地评价资产价值,比较研究地震风险控制与抗震减灾对策的投资效果,有助于选择地震风险控制的最佳方案。探讨了LCC法以及其与DCF法评价建筑物地震灾害风险的数学模型、解析方法及其在评价建筑物地震灾害风险中的应用。LCC法评价城市建筑物地震灾害风险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