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电子计算机情报检索系统是近20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新领域,它的出现,使科技信息的传递速度成倍增长,使人们从情报爆炸或所谓的信息污染的环境中解脱出来,便信息资源为人类社会发挥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并极大地促进了现代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发展。在进行机检过程中,人们为了更好地进行人与人、人与机之间的思想交流,采用了多种检索语言,关键词与主题词便是最常见的两种。  相似文献   
2.
长江中游地区晚二叠世生物碳酸盐岩岩隆生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中游地区江南古陆的两侧(尤其是北侧)晚二叠世生物碳酸盐岩岩隆发育。慈利、辰溪和清水岩等地出露海-藻礁和珊瑚礁。本文论述了生物碳酸盐岩岩隆和生物礁在该地区出露的地质条件、地层层序和沉积体系、生物面貌、生物-微相等实际资料,分析了成岩作用和孔隙度的变化。通过原始沉积厚度恢复了海平面谱化和基底沉降的相对值。最后讨论了它们生成的控制条件。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随着沉积学的新理论和新概念越来越多地渗入到地层学领域,岩石地层学也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旨在从地层的沉积作用入手,讨论了地层的结构类型、分类及其地层的有序性。地层的沉积作用由垂向加积和侧向加积形成,并细分为4种类型的旋回沉积作用。现代岩石地层学的基本内容包括:(1)岩石地层单位的建立或厘定,(2)地层的成因,(3)地层的时代;(4)地层格架(岩石地层格架、年代地展格架和生物地层格架)等.岩石地层单位的确立是岩石地层学研究的基础,是建立在对地层的五个基本属性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1)岩石学特征,(2)生物学特征;(3)结构特征;(4)厚度和体态;(5)接触关系(地层单位顶、底和内部接触关系)。  相似文献   
4.
湘南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基本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学杰  陈林洲 《地质科学》1993,28(4):317-326
湘南生物礁发育于上二叠统长兴组。该礁体的岩石组合类型有:骨架岩、障积岩、粘结岩等。组成礁体的生物极为丰富,类型繁多。造架生物有:串管海绵、纤维海绵、Tabulozoan、水螅类、四射珊瑚等。粘结生物有:Archaeolithoporella、Tubiphytes、Tabulozoan及蓝绿藻。附礁生物有:腕足类、有孔虫等。礁体发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萌芽期、发育期、繁盛期和衰亡期。从礁体的发育关系来看,具有海侵过程中向岸推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鄂东南地区早三叠世大冶群为一套以碳酸岩为主的地层。在发育较全的阳新龙港新屋铺剖面可以划分出10个岩性段。本文着重探讨早三叠世中、晚期的沉积相特征。早三叠世鄂东南地区为下扬子海域的一部分,推测早三叠世早期奉区与赣西北为统一的开放海,可能与分隔华北和扬子大陆的秦岭-大别山海域相连。沉积物以深水盆地相和陆棚相泥质页岩和灰岩为主,夹风暴成因的砾屑灰岩和重力流成因的碎屑灰岩。早三叠世中期,大别山、九岭山古陆成为局限盆地,发育潮坪、渴湖、障壁丘和鲕粒滩;晚期因周期性的海平面变化导致形成局限浅水盆地、蒸发岩沉积和深水盆地泥岩和重力流沉积。这些变化与Haq等人(1988)提出的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安徽宿松、繁昌地区武穴组沉积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昌都地块古生代至中生代沉积岩相,沉积组合,古地理及生物群落与生物的深入研究及现有成果,提出了沉积地质与构造演化的五个阶段,以古中元古代的宁多群为代表的前寒武纪结晶基度形成阶段;以青泥洞群为代表的早古生代褶皱基底形成阶段,晚古生代台地型沉积为代表的稳定地块及火山弧至弧后盆地形成,演化阶段,中生代前陆盆地形成发展阶段及喜山期走滑拉分盆地发展阶段,同时,表明了介于冈瓦纳和劳亚两个超级大陆之间的特提  相似文献   
7.
鄂东南早三叠世钙质风暴沉积特征及其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东南下三叠统地层发育齐全,野外露头连续,是大冶组的命名地(谢家荣,1924),长期以来受到地质学界的关注(图1)。在该地层中,发育多层砾屑灰岩,不同学者对其成因具有不同的解释,有的认为是一种泥皮成因的浅水标志;有的认为是深海盆地边缘或下部斜坡带的重力流沉积。根据我们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大部分砾屑灰岩应届风暴流、风暴重力流作用的产物。在野外露头上,风暴沉积现象清晰,风暴作用证据充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