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5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田河流域棉蚜大发生原医及防治与气象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和田河流域棉蚜越冬基数、气候条件、作物布局及发育期、防治措施、品种特点等方面,分析了和田河流域棉蚜大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气候条件与棉蚜大发生关系十分密切,作物布局及发育期和防治措施也是棉蚜泛滥成灾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棉蚜防治的各项技术措施与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2.
超深、超老地层中的非常规油气成藏及演化、甜点区刻画、资源潜力定量评价是非常规油气沉积学的一大难点,相关定量评价技术和理论的发展对推进我国“两深一非”油气勘探具有现实意义。沥青是古油藏存在的直接证据,对探索古油藏分布、规模、成藏机制及论证研究区油气勘探潜力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川中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灯四段为研究对象,先综合岩芯观察、铸体薄片镜下观察、图像法定量计算,对固态沥青进行了表征;而后建立了多矿物体积模型,借助常规测井曲线组合(DEN-RT-RXO-CNL-AC),对储层固态沥青进行反演,克服了储层固态沥青分布的强非均质性,定量评价了灯四段固态沥青的含量及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灯四段沥青多以半充填状态存在于孔隙中,储层固态沥青含量可达4.62%,平均为2.20%;纵向上,灯四上亚段固态沥青含量普遍高于灯四下亚段;2)高石梯—磨溪地区与德阳—安岳裂陷槽紧邻的台缘礁滩体是古油藏聚集的有利区域,储层固态沥青含量普遍高于东侧的含气区;3)受自西向东油气充注控制,高石梯—磨溪地区南北向固态沥青含量无明显差异。古隆起北斜坡灯四段固态沥青的存在证实了北斜坡古油藏的存在,从侧面印证了北斜坡的油气成藏潜力。从固态沥青的角度,坚定了继续深化川中古隆起北斜坡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总结和分析了和田市近50a来气候变化状况,发现和田市气候存在变暖、增湿、风速减少的趋势,认为绿洲生态环境与气候关系极为密切,并以其变化规律为依据,对和田市绿洲生态进一步建设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针对近年来在省级质量控制数据R文件时净全辐射出现的问题,利用<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三级质量控制软件--省级软件>对净全辐射质量控制时数据异常原因进行举例分析,并采用人机交互方法对经质量控制后系统自动生成的疑误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同时结合有关规定和问题解答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以确保净全辐射观测数据的真实、准确、可靠,进而为业务科研工作提供科学的、准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5.
新疆冰雹分区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1-2011年的气象观测数据,普查分析了位于新疆北疆沿天山一带的奎屯河-玛纳斯河流域和位于南疆中天山南麓的阿克苏河流域两大防雹区长序列降雹个例的环流形势背景和天气条件,把两地的主要降雹环流型归纳为中亚低涡(槽)型、巴尔喀什湖低涡(槽)型、西西伯利亚低涡(槽)型和锋区短波槽型等4种类型,并根据两地各环流型降雹的三度空间配置及环境条件,研制出了6种降雹概念模型.同时,筛选出8个有指示意义、稳定可靠的对流因子作为冰雹预报因子,建立了两地各环流型多指标叠套法的冰雹分区、定量(强)预报方法.该方法实际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推广到新疆其他重点降雹区域应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太阳光度计CE318资料,对新疆地区3个观测站点(阿克达拉、乌鲁木齐、塔中)所代表的草场、城市和沙漠下垫面的440 nm波长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和440~870 nm之间的Angstrom波长指数(AE)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三个站点的AOD年均值塔中站最大、乌鲁木齐站次之、阿克达拉站最小。其中阿克达拉站点的AOD全年变化不大,其月均值均小于0.3;乌鲁木齐站点AOD则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春季的AOD月均值是夏秋季节的2.17倍;塔中站全年的AOD表现为单峰型,大值时段主要集中在3-7月。三个站点的AE年均值阿克达拉站最大、乌鲁木齐站次之、塔中站最小。阿克达拉和乌鲁木齐站点的AOD以人为排放等小粒径气溶胶为主,塔中站的AOD主要为沙尘等大粒径气溶胶。从年际变化来看,乌鲁木齐站AOD总体呈下降趋势,塔中站和阿克达拉站AOD总体呈上升趋势。乌鲁木齐霾天气的AOD日均值分布在0.35~1.21之间,塔中站沙尘天气的AOD日均值范围为0.30~2.05。  相似文献   
7.
利用C波段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监测资料和探空数据,对新疆南疆阿克苏地区西部绿洲2009-2015年28个降雹个例、32个对流风暴降雹单体进行分析,把发生在该区域的暴雹单体分为弱、中、强等三种类型,并综合分析不同强度降雹单体的“初生”、“跃增”和“酝酿”三个冰雹云生命史关键阶段的空间分布、演变规律以及不同温度层之间的关系,筛选出了能够提前识别各类冰雹云的雷达回波特征参量及指标阈值,并以此作为判识因子,建立了三种冰雹云提前识别及预警概念模型,同时对其识别能力进行验证,获得了三类冰雹云80%以上的识别准确率和合适的早期识别与有效作业指挥时间提前量,为该区域强冰雹云的早期识别与有效实施人工防雹作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引言巴楚地震台是新疆记录地震最多的台站之一。该台既可监视南天山大部分地区的地震活动 ,又可观测到昆仑山一带以及我国西部边界附近的地震活动 ,而且该台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在地震定位方面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保证该台观测资料的连续可靠更显重要。然而自该台 1 992年摆房迁址以后 ,观测仪器一直受到风力、水库冰体活动等因素的严重干扰。作者总结了巴楚台在不同风力条件下记录资料被干扰的情况 ,并把巴楚和库车、拜城、阿克苏等遥测台在同等风力条件下所记录的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除风力干扰外 ,水库冰体活动也对地震观测造成了…  相似文献   
9.
新疆天山北坡中部一次冰雹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自动站资料和石河子CINRAD/CC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对2010年7月11日发生在新疆天山北坡中部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冰雹天气发生在巴尔喀什湖低涡的环流背景形势下,较好的水汽条件、对流不稳定条件、0oC层和-20℃层的适宜高度以及较强的垂直风切变促使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发展,同时山区和平原交界处的地形和热力不稳定作用对对流风暴的触发和发展成为冰雹云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多普勒雷达PUP产品的分析得出:这次强对流天气在组合反射率因子(CR)图出现了中心强度为63dBZ强对流单体和大面积〉50dBZ的强回波区;在反射率因子剖面(RCS)上表现为60dBZ强回波区的高度已达到5km,50dBZ强回波区的高度达到7.3km,整个回波顶高度达到12km的强回波墙,十分有利于冰雹的形成;在冰雹发生前期,平均径向速度图上出现了中气旋,促使对流风暴单体加强和维持;在冰雹形成区有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等特征;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的跃增及其密度〉3.5g/m3十分利于冰雹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民丰县安迪尔河一带种植的中晚熟甜瓜栽培模式的调查与当地气象条件的统计分析,总结了甜瓜栽培与气象服务指标,分析了甜瓜各发育期的气象条件及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