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4 毫秒
1
1.
给出了一种三分向地震台阵数据偏振分析的技术,并应用于挪威南部NORESS台阵三分向拾震器记录到的一大组区域事件。仔细分析了区域震相Pn、Sn和Lg的偏振性质。该技术基于Flinn(1965)最先提出的一种时域算法,通过解协方差矩阵的本征值问题,在滑动时间窗内计算偏振椭圆,由运动椭圆导出表征质点运动的各种属性。通过对不同拾震器的协方差矩阵求平均,把上述方法扩展到了由多个三分向拾震器组成的台阵情况,这样,当噪声和地方散射效应不相关时,可使方差估计减小1/M(M为拾震器数)。此方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穿过台阵相干波前的相速度不需要有很高精度。数据分析的重要结果为:在整个短周期频带内,很好地确定了Pn和Sn的偏振;由Pn和Lg波动获得了源方位的估计及Sn和Lg波独特的偏振属性使得在多数情形下能把这些震相区别出来。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云南曲靖-昭通断裂带北段南起昭通盆地,北止玛瑙以北,全长180km。该断裂带自南向北主要由大关口断裂、中坝断裂、高桥断裂、大毛滩断裂、玛瑙断裂和利店断裂组成。另外还有NE向的洒鱼河断裂、新田断裂及EW向的木杆河断裂与之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哈佛大学CMT目录中矩心距小于100km的全球所有Mw≥7.5的浅源地震时,发现多数这些地震对的震源机制都相似。由于这些地震的震源区直径一般应超过100km,因而其破裂带明显相交,由于所有地震对的时间间隔较短,因而板块无法累积到再次发生运动所需的应变量。这些观测结果与准周期复发模型非常矛盾,而准周期复发模型正是地震空区假设的基础,复发周期呈幂律分布的模型与这些地震的观测结果更接近。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数学统计方法对马边-永善地震带及邻近地区水系格局的优势方向进行了计算,结合断层滑动参数、原地应力测量、地震震源机制解和三角测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构造应力分区与活动的深大断裂围限的褶断隆起区和凹陷区有关,如马边凹陷区构造应力方向为NW向,而雷波-永善褶断隆起区和五莲峰褶断隆起区构造应力方向为NWW-NEE向。该区构造应力场有右旋渐变的特点,自南而北主压应力轴右旋转动约30~40°,并且,全新世以来的现代构造应力场继承了新构造时期构造应力场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华北地区地震活动的月相效应及其预测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学忠  钟南才 《地震》1998,18(4):325-330
对华北地区1970年以来ML4.0以上地震的月相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地区Ms5.0以上地震活动的月相效应并不明显,而是呈现较强的随机性。但在7级以上强震发生前,中等地震的发生具有较为明显的月相效应,这对7级以上强震的发生具有中期(1~3年)预测意义。未来强震可能发生在“朔望地震”分布的地区。目前,华北地区中等地震发生没有显示明显的月相效应,因此未来1~2年内华北地区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6.
全球和区域地震研究表明:用经验方法确定的古登堡-里克特分布中的b值相当稳定,一般限于-1±0.2。这里我用加利福尼亚、新西兰和日本的观测数据说明b值的稳定性是某一物理过程的表现,具体地讲,是地壳应变沿相对离散区组织的趋势的反映。若地壳某部分受位移场作用,位移就受遵从幂律分布的断层系调节。连续位移时,较长的而不是较短的断层开始发展,且承载越来越多的位移总量。区域位移方向的改变会逆转这个分布趋势。某区域长断层数与短断层数比值的变化会伴以断层长度和断层滑动率关系的变化。因为断层上地震的复发是断层长度和断层滑动率的函数,因而变形过程可能会产生一个反馈系统,使b值不受断层总量改变的影响。该想法的一个推论是,地震震级-频度统计关系可能归因于与控制板块构造边界发育和全球地震大致空间分布的同样的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用分布在 8 km范围和主震前5 0 0小时内的前震时空图像 ,研究了 1 993~ 1 996年期间的 5次科依纳主震 (M 4.3~ 5 .4)的破裂成核过程。成核过程发生在两个阶段 ,即主震动态破裂前的准静态和准动态破裂过程。主震发生前 ,观测到成核区以 0 .5~ 1 0 cm/ s的速度扩展 ,直到其直径达到约 1 0 km为止。还发现破裂成核开始于浅部 (<1 km) ,然后逐渐向深部发展 ,在孕震层底部 (大约在 8~ 1 1 km深处 )引起主震。地震在浅部成核可归因于科依纳和瓦纳 (Warna)水库在亚静水压条件下引起的孔隙压力增加的结果 ,而破裂向孕震层底部的传播可能受沿断层带的局部应力集中和较深处的孔隙压力扩散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对于地震学家们来说 ,地震预报犹如一个圣餐杯 ,多年前闪闪发光 ,如今却渐趋暗淡。一位专家把先前的那些努力称为“惨败”。但是现在有了新的希望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基于卫星的全球定位系统 (GPS)的兴起带来的。GPS接收的数据正被用来描绘地壳板块的长期运动。板块之间的缓慢摩擦和碰撞产生应力 ,这些应力最终通过地震来释放。近年来 ,GPS已可监测这些运动 ,且这些运动被证实与地震有关。如果地震学家们能对地质应力如何积累和释放有全面的了解 ,他们就有可能发现地震的前兆——例如大地震前数月、数周或数小时出现的警示性的地质变形…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自70年代以来,地球化学勘查测汞方法普遍应用于矿产勘测领域,直到90年代,此方法在断裂构造研究中得以应用并具有显著的效果。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对断裂构造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地球化学勘查测汞方法的原理、应用等产生了新的认识。实践证明,土壤中的汞气无论来源如何,它都是沿着断裂破碎带这个通道向上移动的。因此,汞气异常能够指示断裂构造的所在位置。本文拟通过土壤吸咐汞的地球化学测量技术来探讨河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