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52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7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言北京大学地貭地理系于1959-1961年在湘西雪峯山地区进行了区域地貭測量工作,就已收集到的資料所作的整理1),对該区的大地构造属性問題提出初步結論,以供討論。雪峯山地区的构造发育特征,先后有刘国昌(1944)、田奇(?)(1948)进行过研究。刘国昌在怀化县銅湾(原文为桐湾)一带就寒武系与震旦紀南沱統之間的不整合現象,提出了  相似文献   
2.
3.
亚北极白令海近百年海洋环境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卢冰 《中国科学D辑》2004,34(4):367-374
采用210Pb方法对亚北极白令海B2~9岩芯样进行定年, 获得分辨率以10年等级变化的100来年(1890~1999年)连续海洋沉积环境序列. 该岩芯样检出众多的分子化石, 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脂肪酸和甾醇等. 利用这些精细分子C27, C28, C29甾醇及分子组合特征Pr/Ph, SC+22/SC−21, CPI, C18:2/C18:0并结合有机碳含量变化, 重建100年以来亚北极海洋环境变化史. 结果表明过去的100年以来北极经历了两次较强的气候变暖事件(7.5~5.5 cm和3.0~0.0 cm, 对应时间段约1920~1950, 1980~1999年), 随之陆源物质减少, 海洋自生源增长而沉积环境呈氧化状态. 还经历了两次短暂的降温事件(8.0 cm和4.0~3.0 cm, 对应时间段1910和1970~1980年), 随之陆源物质增加, 海洋自生源相应减少, 沉积环境呈弱还原状态. 同时揭示了这两种冷与暖变化过程与北极区域性和全球性变化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物化特征,对成矿时代、流体包裹体特征进行初步研究,并指出找矿远景,希望对矿区的矿产勘查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东北寨金矿床的容矿岩石为砂板岩类的断层泥砾岩和千糜岩化碎粒岩,其层位属上三叠统;最近的研究,发现了角砾状灰岩中金矿化,金含量为1.10×10 ̄(-6),其层位属石炭—二叠系,因而拓宽矿区的找矿范围。  相似文献   
6.
7.
8.
鲁南苏北榴辉岩的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南苏北榴辉岩按产状分为两类:一类是呈条带状、透镜状或肠状鳌合赋存于胶南混杂岩系中,另一类是呈透镜状赋存于石榴石橄榄岩中,以前者分布最为广泛,后者仅见于日照及东海地区。胶南混杂岩系中的榴辉岩由橄榄拉斑玄武岩深成变质作用形成,石榴石橄榄岩中的榴辉岩为地幔来源,它们共同经历了早期2.8 GPa,800℃的高温高压平衡结晶及后期600—700℃,1.1—1.3 GPa的退变质作用改造。Sm-Nd等时年龄为222±6Ma,~(143)Nd/~(144)Nd初始比值为0.511 36±3,推测本区榴辉岩形成于早三叠世华南陆块与华北陆块的碰撞事件。  相似文献   
9.
我国矽嘎岩型矿床分佈极为广泛,而且矿种多,矿石品位高,常伴生有其他用金属。矿床規模,除个别巨大者外,一般均为中小型,因而对发展地方工業、兴建中小型企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内蒙某铜矿是在党的总路线光辉照耀下,贯彻了群众路线以及“以点为主,由点到面,点面结合”的普查找方针以后,于1958年6月新发现的。经过进一步普查,已圈定的矿带范围长达50公里,宽达20公里,区内发现含铜矿体有十数个。经过对少数矿体的详查结果,已证实属大型铜矿。一、区域地质构造本矿区在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上,属内蒙地轴的边缘地带。地层大部由石炭二迭纪半变质之岩层及第四纪沉积物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