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7篇
  201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对河南固始县1989年1/20万区域化探扫面资料进行二次开发,将异常区中的Pb、Zn(A g)地球化学异常重新筛选,评序后提出以排序第二的13-乙1号Pb、Zn(A g)异常为重点评价对象。评价结果显示,在南、北、中三个异常带中,均找到了新矿体,取得了一定的地质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2.
下黄竹园金矿是老湾金矿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地层各组段和主要岩石类型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参数特征,以及异常元素空间分布、异常浓度分带、分带序列、元素对比值的研究,表明成矿元素含量变化与地层层序、岩石类型密切相关.龟山岩组二云石英片岩是金矿体的直接赋矿围岩,与斜长角闪片岩共同构成矿源层.根据异常元素组份分带、垂向分带序列和不同标高元素对比值的研究,建立了地球化学评价指标,为矿床深部及外围找矿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河南省母山钼矿地质特征的研究,提出大别山地区钼多金属矿床具有从中心向外由高温矿床到中低温矿床依次展布的各自独立的内成矿带、中间成矿带、外成矿带分布特征,从而构成“卫星式“环带状分布的成矿系列格局.将这一规律用于指导综合找矿,一可以在已知中高温热液矿床的外围注重寻找中低温热液矿床,二可以从已发现的中低温热液矿床的环带状或弧状分布的格局来预测中高温热液矿床的位置,以期发现隐伏盲矿.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母山钼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邱顺才 《矿产与地质》2006,20(4):403-408
通过对河南省母山钼矿地质特征的研究,提出大别山地区钼多金属矿床具有从中心向外由高温矿床到中低温矿床依次展布的各自独立的内成矿带、中间成矿带、外成矿带分布特征,从而构成“卫星式”环带状分布的成矿系列格局。将这一规律用于指导综合找矿,一可以在已知中高温热液矿床的外围注重寻找中低温热液矿床,二可以从已发现的中低温热液矿床的环带状或弧状分布的格局来预测中高温热液矿床的位置,以期发现隐伏盲矿。  相似文献   
5.
破山银矿床是我国著名的变质碎屑岩大型银矿床,研究此类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及地球化学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扼要地阐述了破山银矿区的成矿地质背景和原生晕异常与成矿的时空关系,通过对原生晕异常的成晕元素组合、产出状态、内部结构及异常形成方式的研究,建立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6.
河南桐柏老湾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湾花岗岩体位于老湾金矿床南侧,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对其常量元素、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及包裹体等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岩石贫SiO2,富碱及CaO、MgO、FeO等基性组分;多数不相容元素如Li、Rb、Nb、Ta、Zr、Hf、REE等贫化;弱负Eu异常(δEu=0.6);岩石液相离子组合为K+-Na+-Cl-型;成矿元素Au富集,具备为矿床形成提供成矿物质基础。其地球化学特征总体反映,该花岗岩岩石成分偏基性、岩浆分异较弱的特点,为受地幔柱热力作用、同熔下地壳而形成的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7.
小秦岭金矿田近EW走向的倾向南与倾向北金矿脉群金储量占全部储量的90%以上。以往大量矿床勘探工作未揭露到两组矿脉的交汇部位,有关断裂切割关系及组合形式始终存在疑问。通过采矿坑道的调查发现两组控矿断裂为共轭剪切关系。在平面和剖面上南倾与北倾矿脉均呈舒缓波状延伸,交叉部位充填无明显互相错开的膨大石英脉。两者在空间分布上还具有等间距性,北倾脉分布间距为200~400m,南倾脉间距为400~500m。共轭剪切断裂具有早期韧性、晚期脆性两个发展阶段:早期韧性阶段最大主应力(σ_1)为近直立状态,σ_1方向两组韧性断层共轭夹角约107°;晚期脆性阶段的破裂面继承早期韧性断层作伸展活动,充填含金石英脉,保持了原韧性阶段共轭剪切角。研究认为:早白垩世大规模花岗岩岩浆底辟侵位导致形成了热穹窿构造,以共轭韧-脆性断层为代表的伸展断裂系统发育于整个金矿田;含金石英脉可能并非形成于多级热液导矿渠道,而是以超临界流体(气态)充满热穹窿,降温后方成为热液。有关共轭剪切矿脉的认识不仅具有局部追索找矿意义,而且其分布的普遍性拓宽了找矿思路和范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