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地质学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对云南西部侵入于原西盟群帕可组的花岗片麻岩开展主量元素、锆石U-Pb年龄及原位Hf同位素组成分析。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为高钾钙碱性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两件代表性样品分别给出了461.4±2.5 Ma和461.5±3.3 Ma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相应的锆石εHf(t)值分别介于-6.45~-1.90和-5.60~-1.44之间,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分别为1.57~1.86 Ga和1.54~1.90 Ga。这些数据表明西盟地区侵入于原西盟群帕可组内的花岗片麻岩并非前人所认为的中元古代岩石,而是中奥陶世产物,其源岩可能是元古宙变质杂砂岩。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作者推测西盟地区早古生代花岗片麻岩是环冈瓦纳大陆边缘安第斯型造山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哀牢山带内零星发育一些变基性岩,如斜长角闪岩、变辉长岩和变辉绿岩等,它们主要呈似层状、透镜状、豌豆状或碎片状分布于哀牢山群中。这些变基性岩对研究扬子板块西南缘的大地构造属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它们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尚不明确。本文对采自哀牢山群中的斜长角闪岩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和锆石U-Pb年代学测试。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斜长角闪岩的SiO2含量为46.85%~49.03%,具有较高的FeOt(11.56%~13.09%)、MgO(6.83%~11.57%)和TiO2(1.71%~2.22%)含量,样品的全碱(K2O+Na2O)含量为1.61%~2.26%,Na2O/K2O比值为1.88~9.25。样品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相对较强((La/Yb)N=6.55~7.52),稀土总量为112~130μg/g。样品的Sr、P呈负异常,无明显Eu异常(δEu=0.97~1.03);Nb、Ta亏损不明显,Nb含量变化于14.28~18.43μg/g,与世界上一些典型的富Nb玄武岩类似。定年结果显示斜长角闪岩的形成年龄为814±12 Ma,表明哀牢山带在新元古代时期(~814 Ma)存在基性岩浆活动。综合分析认为该富Nb岩石形成于弧后盆地环境,初步认为其岩石成因与新元古代俯冲体制下导致的弧后拉张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对采自云南元阳新安寨花岗岩体东、西两侧的高钾过铝质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的锆石进行了LA-ICP-MSU-Pb年龄测试,分别得到了251.9±1.4 Ma和251.2±1.4 Ma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说明新安寨花岗岩并非原先认为的形成于燕山期或者晚三叠世,而是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的产物.样品的锆石εHf(t)分别介于-9.8~-6.2和-11.1~ -3.1间,平均为-7.6和-6.9,其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分别为1.67~1.90Ga和1.47 ~2.00 Ga,平均为1.76 Ga和1.72 Ga,推测源岩可能是元古宙哀牢山群变质杂砂岩.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新安寨花岗岩体形成于岛弧向陆陆碰撞转换或者同碰撞的构造环境,指示了哀牢山带的古特提斯支洋盆或弧后盆地在二叠纪和三叠纪之交(251.6 Ma)可能已经基本闭合.  相似文献   
4.
江南造山带被普遍认为是扬子与华夏陆块在新元古代的拼合带, 其拼合机制及精细时代却一直备受争议.在江南造山带中段湘赣交界慈化地区识别出新元古代火山岩, 并对其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及主微量地球化学研究.该火山岩发育于冷家溪群地层中, 其锆石LA-ICP-MS年代学测试得到了832±12 Ma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n=16, MSWD=0.12), 代表其喷发年龄.主量元素结果显示, SiO2和MgO含量分别为57.67%~61.33%和3.51%~4.29%, Mg#为52~57, 高于正常弧火山岩, 属高镁安山岩.微量元素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 亏损高场强元素, 其Nb-Ta、Ti亏损, 具"弧型"地球化学特征, 可能来源于受板片熔体/流体或者俯冲再循环沉积物交代的难熔地幔源区.上述资料表明, 慈化高镁安山岩是江南造山带中段楔形地幔源区受消减组分交代作用的产物, 暗示此时江南造山带中段仍在消减, 扬子和华夏陆块尚未完全拼合.结合前人研究成果, 江南造山带不同区段的闭合时间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