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1.
根据Etna山区地震网观测站提供的最连续的地震图,已经获得了发生在1978~1982年间的火山谐震和地震的能量释放轮廓。两种能量都在10~(11)~10~(13)J/a间,但是,它们的释放轮廓彼此之间并不是严格地相对应的。若只考虑发生在同一时期的喷发,释放的热能和使岩浆从两千米深的静力学平街状态上升到地表所需要的势能大约分别为10~(17)和10~(15)J/a。地震和火山谐震能量的计算值较之岩浆填充裂隙的迁移模式所需要的能量至少少一个数量级。使岩浆上升到地表所需要的能量可以由岩浆柱上部的膨胀气体作用于浅层岩浆的构造应力提供。  相似文献   
2.
文章根据吉林双辽地区风沙堆积物中的Fe3+/Fe2+值,计算了风沙堆积时的古温度及其变化,结合堆积物的定年数据,建立了该区76.9±6.0~17.8±1.4kaB.P.期间温度波动旋回。结果表明:这一地质时期吉林双辽地区年均温度变化于1.13℃~8.70℃之间,整体较现在为低,应为末次冰期影响所致。该研究得到的松辽平原末次冰期的温度数据,为系统建立松辽平原晚更新世古气候年表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长春腰分水岭黄土剖面常量化学元素特征及其气候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春腰分水岭中更新世晚期黄土剖面的野外观察和常量化学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各层中常量化学元素的规律性变化不仅能够揭示出剖面沉积时气候干冷-湿暖的多次波动,而且与野外各层的宏观特征具有良好的对应性;该项研究对于恢复中更新世晚期古气候及其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松辽平原东部第四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内蒙古大青山北麓大南窑子黄土剖面的野外观察、定年和粒度分析等研究,首次将该黄土剖面厘定为中更新世堆积,属于上部离石黄土,其层位大致与S2古土壤层相当。对粒度参数的计算和粒度成分的分析表明,该套黄土显示风成相为主,具有风水两相的特点,黏粒(<5μm)含量很高,平均含量54 32%,具有多层钙结黄土层,揭示出该套黄土形成于气候相对湿润,且以夏季风为主,风化成壤作用很强的环境中。此研究为该区中更新世气候研究和古气候年表的建立提供了时间标尺和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应用累积和分析算法的地形起伏度最佳统计单元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形起伏度是开展区域滑坡敏感性和危险性评价的基础数据,其提取精度直接影响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和风险评估的正确性。本文以四川省低山丘陵区为研究区,基于邻域统计分析算法提取不同窗口半径下的平均地形起伏度,表明平均地形起伏度与分析窗口尺度存在显著的对数变化关系;根据地貌发育理论,应用累积和分析算法(CUSUM)对"平均地形起伏度-分析窗口半径"曲线的突变情况进行分析,通过精度检验,确定该区域地形起伏度提取的最佳统计窗口半径为1.1km。研究结果对于提高相似区域的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和风险评估的精度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结合热释光测年的结果,对Vistula下游地区Vistula沉积地层学和沉积岩石学的近期研究为Drozdowski早期提出的Vistula冰川层序年代地层学划分的三分法提供了证据。出冰碛物与冰碛间的水成沉积物所提供的所有热释光年代都与两个主要的亚冰期有关,按照沉积岩石学的分析,这两个亚冰期似乎代表下列两个独立的冰川旋回:较老的一个距今约59000~51000年;较新的一个距今约17000~15000年。两者间的一段时间命名为Grudziadz间冰期,它是相当冷的。这一间冰期的证据除冰川沉积间断外,还有在早期的冰消作用期间冰下河流切割沟槽的一些充填物,黄土状粉砂,化石砂楔和海侵的海相沉积。后者出现在这一地区北部的局部地区。  相似文献   
7.
冰川学的开始从Josias Simler(1530—1576)、Johann Heinrich Hottinger(1680—1733)特别是Johann Jacoh Scheuchzer(1672—1733)对瑞士的阿尔卑斯式(Alpine)冰川的早期观察,冰川学就开始了(Simler,1574; Hottinger,1706;Scheuchzer,1723)。直到十八世纪中叶,才有少数几位自然科学家勇敢地登上了展现冰的壮观景象的高山。Simler和Scheuchzer都认为冰川的形成是雪在高阿尔卑斯山(Alps)堆积的结果。Schen chzer区分出永久冻雪和冰川,并且阐述了由于产生冰川的山岳特征不同而冰川互不相同。他证实了Hottinger的冰川层叠、前进和后退的观察,并且说明了由于渗透于冰裂隙中的水冻结膨胀引起的冰川运动。这种观点后来成为众所周知的膨胀理论。  相似文献   
8.
Olivet Nazarene College的大学生地质课程已经按照一次会议明确的教育目的和目标的概念进行了修改。这一课程体系阐明了学生在一门课程中的责任,有利于快速的复习,有助于院内院外各单位进行评价,并且易于对一些课程进行改革。这种方法的一个难于避免的缺点是在最初耗费的时间多。一些评论家认为学生和教员的兴趣和积极性可能受到压抑。这种批评可以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加以克服。这一体系被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加以推荐。  相似文献   
9.
包头地区晚更新世—全新世地层划分对比及环境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包头平原第四纪堆积物的年代地层、生物地层、岩石地层和磁性地层的研究表明,该区晚更新世—全新世地层可与我国华北晚更新世—全新世典型地层剖面——萨拉乌苏河滴哨沟湾剖面对比,并可进一步划分出萨拉乌苏组、城川组、大沟湾组和滴哨沟湾组。这一研究不仅重新厘定了包头平原这一时段地层的层序,完成大区域地层对比,同时也为研究包头地区乃至呼包盆地晚更新世—全新世古气候和古地理环境变迁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