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6篇
地质学   3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测井曲线判识构造软煤技术预测煤与瓦斯突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构造软煤与硬煤的物性差异,分析构造软煤分层在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根据煤层段测井曲线的形态特征,将揭露区钻孔测井曲线初步判识的结果同钻孔邻近巷道煤壁观测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形成了一套测井曲线判识构造软煤技术。利用该技术获取了研究区的构造软煤资料,对研究区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区域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废弃矿井煤层气储层描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研究和展示了废弃矿井煤层气储层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和运移机理。参考煤层气储层描述技术,研究了废弃矿井煤层气储层描述技术,提出了废弃矿井煤层气储层描述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煤层气原地资源量和技术可采资源量的计算结果,可为国家制定煤层气开发战略提供决策依据,也可为煤层气开发的相关部门或单位提供参考依据,对推动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我国褐煤分布区的煤层气资源量的计算,弥补了我国长期缺少褐煤煤层气资源量的缺陷,使我国煤层气资源量数据更加完整,我国陆上煤层埋深2 000 m以浅的煤层气原地资源量为32.86×1012m3,其中,褐煤主要分布区为1.40×1012m3,非褐煤地区为31.46×1012m3。利用已建立的煤层气技术可采资源量评价方法体系,并基于目前的开发技术,对我国煤层气技术可采资源量进行计算,结果为13.90×1012m3,占原地资源量的42%。   相似文献   
4.
开采损害预计评价系统的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开采对人类生存环境损害这一问题,着重以“开采方案—覆岩与地表移动变形—地面建(构)筑物的受损分析”为主线,详细地介绍了预计评价系统的主体程序设计流程图,并对预计评价主体程序的预计结果进行了可靠性对比分析,实现了对开采损害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预计评价,是现场实用、方便的预计评价系统应用软件之一。   相似文献   
5.
废弃矿井煤层气资源量计算范围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三带理论及煤层气的解吸/吸附理论,结合残余瓦斯压力理论及国内外的相关经验数据,从理论上对废弃矿井煤层气资源量的计算范围的确定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确定废弃矿井煤层气资源量的计算范围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碎软煤层本煤层钻孔施工困难,瓦斯抽采浓度低,抽采效果差,无法实现大面积区域预抽的问题,在现有煤矿井下定向钻进技术和水力压裂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前期研究成果,提出了顶板梳状长钻孔分段水力压裂技术,并在韩城矿区桑树坪二号井进行了现场试验。现场施工顶板梳状长钻孔主孔长度588 m,包含8个分支孔,钻孔总进尺1 188 m,主孔距煤层0~3.28 m,平面上覆盖约12.5 m。采用不动管柱分段水力压裂工艺,分4段进行水力压裂施工,累计注水2 012 m3,最大泵注压力8.74 MPa。压裂后最大影响半径大于30 m,且裂缝主要位于钻孔下方,向煤层延伸。压裂钻孔稳定抽采阶段瓦斯抽采纯量1.18 m3/min,抽采瓦斯体积分数平均43.54%。顶板梳状长钻孔分段水力压裂钻孔瓦斯抽采纯量是水力割缝钻孔的1.2倍,是本煤层顺层钻孔的4.0倍。试验结果表明,顶板梳状长钻孔分段水力压裂技术可有效避免本煤层常规钻孔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塌孔、卡钻、喷孔等问题,实现了碎软低渗煤层大面积区域瓦斯预抽,为碎软低渗煤层区域瓦斯预抽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参考先进能源公司(ARI)2002年关于粉河盆地煤层气资源评价的研究报告,结合煤层气地质学和煤层气开发理论,提出了一种计算煤层气可采资源量的方法,即使用煤层气典型生产井的产量预测曲线,通过"极限产量"截尾"的方法,计算一评价单元的煤层气可采资源量.并给出了该方法的使用步骤、优点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桑树坪矿煤与瓦斯突出点预测敏感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与瓦斯突出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动力现象,准确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对煤矿安全生产尤为重要。根据井下实测的大量数据,采用现场数据统计分析并结合数值分析研究,确定了韩城桑树坪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点预测的敏感指标是钻屑解吸指标K1,而钻屑量指标Smax和瓦斯涌出初速度指标q在研究区敏感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褐煤煤层气储集特征及气含量确定方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褐煤基质中的孔隙以中孔、大孔为主。实验表明,褐煤对甲烷的吸附能力很低;褐煤基质中的游离气含量通常占总气含量的50%以上。因此,传统的煤层气含量确定方法不适用于褐煤。本文建立了褐煤煤层气含量的确定方法,将吸附气含量与相应储层压力及温度条件下的游离气含量相加,即得到褐煤总的气含量等温线。利用这条等温线,即可获得该温度下不同储层压力时的气含量值。   相似文献   
10.
潘庄地区煤层气U型水平井技术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已在多个地区进行了20余口煤层气U型水平井施工,但总体尚处于勘探实验阶段。为了研究潘庄地区煤层气U型水平井施工技术工艺,以寺河井田西区煤层气U型水平井为例,分析了实验区地质条件的可行性,重点研究了钻井技术工艺并初步考察了产气效果。结果表明:潘庄地区3#煤层含气量大、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煤层产状稳定且厚度较大,原生结构煤体发育,比较适合U型水平井的施工。煤层气U型水平井具有技术工艺复杂、增产效果明显的特点,先进的工具仪器和技术工艺为煤层气U型水平井施工成功提供了技术保障,其最高产气量达到22 000m^3/d,相当于5-6口普通高产垂直井的产气效果,可为煤矿区煤层气抽采利用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