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质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江西大湖塘钨矿花岗岩的磷灰石特征及其氧逸度变化指示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赣西北地区大湖塘钨多金属矿集区赋含世界级的超大型钨矿,其成矿作用与中生代花岗质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大湖塘钨多金属成矿区南部的狮尾洞钨矿床的各类花岗岩中普遍发育磷灰石。黑云母花岗岩中的磷灰石成分均匀,而白云母花岗岩和锂云母花岗岩中的磷灰石受到流体作用具有环带结构。环带结构磷灰石的核部为岩浆结晶的产物,具有较低的Mn O(0.68%~1.69%),而边部为受后期流体交代作用的产物,具有明显较高的Mn O(3.59%~8.28%)。在岩浆演化过程中,Mn以高价态阳离子(Mn5+)的形式置换P5+进入磷灰石,而在热液环境主要以低价态阳离子(Mn2+)的形式置换Ca2+进入磷灰石,表明流体作用导致体系环境从高氧逸度转变为低氧逸度。黑云母内部残留的原生金红石具有相对高的Zr含量,其形成温度为680~760℃,代表了相对较高的岩浆温度;而生长在黑云母边部并围绕钛铁矿或与金属硫化物共生的次生金红石具有相对低的Zr含量,对应于后期热液作用的较低温度(490℃)。本文研究表明,岩浆活动后期的流体作用可能导致了体系氧逸度和温度的降低,将有利于钨矿形成。  相似文献   
2.
塔西南其木干早二叠世玄武岩的喷发时代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塔西南其木干剖面棋盘组玄武岩是塔里木盆地早二叠世大火成岩省西南部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其下伏和上覆砂岩地层的碎屑锆石U-Pb年龄分析可以限定其喷发于~284Ma,相应于柯坪地区开派兹雷克组玄武岩的形成时代。其木干玄武岩的主量元素和Cr、Ni等相容元素含量变化较大,表明其曾经历广泛的橄榄石、辉石和长石结晶分异作用;所研究样品相对富集Th、U和LREE,具有弱-中等程度的Eu负异常 (Eu/Eu*=0.82~0.99),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显示Nb-Ta负异常;较低的εNd(t) (-4.8~-3.9) 和εHf(t) (-2.4~-1.6) 值、较高的 (87Sr/86Sr)i (0.7078~0.7086)和存在Hf-Nd同位素解耦等特征表明,其木干玄武岩的源区为受远洋沉积物组分交代富集的岩石圈地幔,该富集过程主要与Rodinia超大陆聚合过程有关。总体上,其木干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柯坪地区的开派兹雷克组玄武岩,但具有更为富集的Sr-Nd-Hf同位素,暗示了塔里木板块周缘比板内地区可能经受了更强烈的远洋沉积物组分的交代富集。  相似文献   
3.
西天山哈拉达拉辉长岩的Fe-Ti富集机制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贺鹏丽  黄小龙  李洪颜  李洁  于洋  李武显 《岩石学报》2013,29(10):3457-3472
特克斯哈拉达拉辉长岩体是西南天山出露规模最大的层状基性-超基性侵入杂岩体,其富含Fe-Ti氧化物(含量高达15%)。哈拉达拉辉长岩中的橄榄石具有较低的Fo值(64~75),斜长石主要为中-拉长石,单斜辉石相对低Mg#(0.66~0.87),属于次透辉石或普通辉石,总体上显示出较高的岩浆演化程度。Fe-Ti氧化物以钒钛磁铁矿为主(TiO2=0.8%~20.6%;V2O3=0.10%~0.83%),常与钛铁矿呈矿物对共生或出溶钛铁矿。晚期的云母矿物均围绕他形的Fe-Ti氧化物生长,主要为富MgO的金云母,少量属于黑云母;大部分云母成分富含F、Cl(F+Cl高达3.14%),指示岩浆形成于贫水环境。哈拉达拉辉长岩体的主量元素成分变化很大(Mg#=0.48~0.73),橄榄辉长岩主要受橄榄石和斜长石的结晶分异/堆晶作用影响,而辉长岩的成分变化主要受控于斜长石和Fe-Ti氧化物的堆晶作用。哈拉达拉岩体的Fe-Ti氧化物主要为岩浆正常结晶分异作用的结果,该体系具有较低氧逸度、贫水的特点,其地幔源区的熔融程度较高,可能是塔里木地幔柱在天山造山带这一构造薄弱带的早期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4.
华南三水盆地古近纪玄武岩(64~43 Ma)记录了南海扩张前大陆裂解过程中的岩浆-构造活动,但其岩浆演化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并不清楚。为此,作者对其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三水盆地古近纪玄武岩具有OIB型的微量元素组成特征,由软流圈地幔源区部分熔融形成。该玄武岩中单斜辉石斑晶显示复杂的环带结构,包括正环带、反环带及韵律环带结构,指示了复杂的岩浆作用过程。正环带单斜辉石斑晶为核-边结构,其核部圆化或呈不规则形状,边部自形,指示了早期晶体与晚期演化岩浆混合后发生熔蚀-再生长过程。绝大部分反环带单斜辉石斑晶为核-幔-边结构,其核部相对低Mg,并被部分熔蚀呈不规则状或圆化,幔部相对高Mg,边部自形,反映了相对原始岩浆的补给作用。个别反环带单斜辉石为核-边结构,其核部Al2O3、TiO2含量和Mg#值明显偏低,为下地壳捕虏晶,表明岩浆从地幔源区上升汇聚到地壳岩浆房的过程中经历了轻微的地壳同化混染作用。韵律环带结构单斜辉石核部常为不规则状,幔部成分呈韵律状变化,边部自形,记录了岩浆对流及多次岩浆演化-补给...  相似文献   
5.
贺鹏丽  黄小龙  杨帆  王雪  李武显 《岩石学报》2020,36(7):2001-2016
天山造山带晚古生代构造争议部分源于对晚古生代岩浆岩的岩石成因及其构造环境认识不足。本文对西天山小哈拉军山辉长岩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以探讨其岩石成因、地幔源区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锆石U-Pb定年分析结果显示小哈拉军山辉长岩形成于早二叠世早期(295±3Ma)。该辉长岩富含钛磁铁矿(含量高达8vol%以上),并且主要造岩矿物如斜长石、单斜辉石、角闪石均显示出富Fe-Ti的特征,表明其形成于富Fe-Ti的岩浆体系。岩相学特征显示,小哈拉军山辉长岩的斜长石结晶早于单斜辉石和角闪石,由角闪石成分估算的岩浆水含量相对较低,暗示了相对干的初始岩浆体系,并且单斜辉石的Al-Ti含量关系显示出板内岩浆的特征,均表明该辉长岩并非岛弧岩浆产物,应形成于拉张构造环境,因此西天山地区在早二叠世早期已处于碰撞后伸展阶段。另外,该辉长岩的全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重稀土和高场强元素,全岩εNd(t)略亏损(2.34~3.30),Sr同位素比值变化较大(~(87)Sr/~(86)Sr=0.7045~0.7067),表明岩浆来源于富集的地幔源区,可能与造山带形成之前的俯冲板片组分的交代富集相关。由于西天山地区在早二叠世已处于造山后的伸展阶段,是塔里木大火成岩省范围内地幔柱活动最易于表现的地区,而小哈拉军山辉长岩与相邻的哈拉达拉富V-Ti磁铁矿层状辉长岩具有相似的岩浆源区和矿化特征,并具有密切的时空关系,很可能都为塔里木早二叠世地幔柱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