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4篇
  2024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盐(3)断裂带位于苏北盆地盐城凹陷中,断裂带及周边区域发生过多期伸展-走滑复合的构造演化,控制圈闭的时空有效性。为阐明这些构造圈闭对油气差异聚集的影响,需先明确盐(3)断裂带在各时期的演化过程,并研究构造变形对圈闭的控制作用。本文基于盐城凹陷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揭示主要断层和周边褶皱的几何学形态和运动学特征;结合断距回剥法定量恢复断层分段生长过程,进一步利用古构造图分析各期次的褶皱变形规律,解析各期次构造演化性质以及控圈作用。结果表明,盐(3)断裂带经历3个主要演化阶段:(1)泰州—阜宁期(K2t—E1f4)NW向伸展控制盐(3)正断层西段孤立生长、东段发生软连接,此时主干断裂的控陷作用不明显,圈闭不发育;(2)阜宁期末发生短期快速的压扭作用,造成盐(3)断层再活动,同时形成一系列的NW向共轭剪切断层,此时沿着盐(3)断裂带形成了一系列的圈闭;(3)戴南—盐城期(E2d—Ny)发生SN向东强西弱的伸展,控制盐(3)断裂带东部再活动,并对圈闭进行调整。整体而言,盐城凹陷的构造活动强度具有“早强晚弱,东...  相似文献   
2.
谢昭涵  付晓飞 《地质科学》2013,48(3):891-907
松辽盆地T2反射界面高密度断层与扶杨油层油气"倒灌"运聚成藏关系密切,其成因机制备受地质学家关注,存在构造成因和水力断层等多种假说。本文系统研究了"T2"断层几何学特征,认为该断层以南北展布方向为主、断距和延伸长度幂律分布、密集成带、与断陷期断层呈"似花状"组合模式、部分断层多期活动,该断层有别于超压周期性释放产生的非构造成因的多边断层,为典型的构造成因断层。T2高密度断层和密集带的成因可以归结为3个因素: 1)坳陷期松辽盆地强烈拉张发生在青山口组沉积时期,泥岩低剪切强度导致构造破碎,是高密度断层形成的前提,2)基底-断陷期断裂、火山口和基岩隆起作为早期薄弱带,控制着坳陷期断裂的形成且密集成带,是高密度断层形成的根本原因。3)塑性泥岩在坳陷期发生水平拆离作用,导致断陷期断裂与坳陷期断裂上、下不衔接,T2和T1断层上、下贯通较少,这是造成仅T2反射层发育高密度断层的有力保障。构造反转期三肇凹陷整体活动较弱,断裂密集带边界断层选择性活动,向上延伸到T06 反射层以上,反转期活动的断层正赶上青山口组烃源岩大量生排烃时期,这些断层为扶杨和葡萄花油层有利的通道断层,控制着扶杨和葡萄花油层油气的运聚成藏与分布。  相似文献   
3.
贝尔凹陷苏德尔特构造带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德尔特构造带是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的重要油气聚集带之一。使用平衡剖面技术和基于斜向剪切模型的人字形桁架法对苏德尔特构造带及其两侧的贝西断陷和贝中断陷进行了详细的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解析,认为在南屯期近SN向伸展,形成近EW向断陷盆地群之后,又叠加了大磨拐河组早期的短时间NW向伸展,以及此后的坳陷沉降,才形成了苏德尔特构造带特殊的构造样式。贝中断陷的东侧边界断层是整个贝尔凹陷在大磨拐河组早期伸展的主干边界断层,并且断层面具有坡坪式特征。苏德尔特构造带是发育于第一阶断坪上部的"滚动背斜",是重力和边界断层几何形态共同控制的结果,形成机制属于重力影响下的横弯褶皱作用,而非侧向挤压引起的纵弯褶皱作用。  相似文献   
4.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的断裂复活演化特征及控藏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的断裂构造演化,搞清断裂在各个时期的活动特征,以及对地层沉积、储层改造和盖层保存的影响,从而分析其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笔者以地质时期作为断裂控藏作用的第一分类原则,对断陷期的构造解析利用最大断距相减法分析徐西断裂,认为徐西断裂在火石岭期是多条分段的小断裂,至沙河子期才连接成为一条大规模控陷断裂,此外还发现徐东走滑断裂带的东侧分支也是一条火石岭期和沙河子期就强烈伸展的断裂,具有与徐西断裂相似的控陷作用,于营城期卷入新生的走滑断裂带。由于T2断裂密集带的形成受到断陷层先存断裂的控制,本文利用坳陷层T2断裂密集带对深部断裂(T4和T41)再活动的映射关系,分别分析火山岩气藏的气源断裂和调整断裂。根据构造演化时期,将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的断裂控藏作用分为以下几类:断陷期断裂活动控制沙河子组源岩和营城组储层的分布于活动强烈、古断距较大的控陷断裂上盘局部区域;营城组火山岩沿徐中断裂和徐东断裂带喷发,对成藏有利的火山岩相分布与徐中断裂和徐东断裂带附近;青山口期T41断裂选择性复活,在断裂附近形成大量新生裂缝改善火山岩储层物性,同时成为天然气充注的通道,在时空关系上具有储层形成与油气运移同时发生,和优质储层紧邻气源断裂的特征,对天然气成藏极为有利;反转期断陷中部及北部的断裂活动较弱,气藏多数得以保存。据此提出气源断裂——火山口联合控藏模式,其中本研究区的几条大规模断裂——徐西、徐中和徐东断裂带都具有多重控藏作用,同一条断裂在各构造演化时期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