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国在燕山运动后,所形成的山脉遭受风化侵蚀破坏,其风化产物沉积于山前或山间盆地中而成第三纪的红色岩层,其分布极广。此种岩层受水流侵蚀后,造成现今的河谷。第三纪红色岩层的特点是:岩相变化剧烈,尤以山麓及湖盆边缘为甚,所含盐类成分高,胶结疏松。因此这种岩层沉积区易被侵蚀而成盆地,部分亦有保  相似文献   
2.
蔡桂鸿 《中国岩溶》1985,4(4):366-368
<正>1.溶蚀速度的试验及计算 碳酸盐岩的溶蚀速度常被用来比较不同地区的溶蚀强度。由于它们的计算方法不同,争论也多。目前应用最多的是柯贝尔(Corbel 1959)提出的水硬度计算公式、岩块重量损耗法等。很多研究者都应用这两种方法进行对比,以说明其计算的可靠程度。 J·克罗瑟(J.Crowther)在西马来西亚一个残留灰岩丘陵区,测量了裸露和覆盖的灰岩表面短期、小范围的溶蚀率,对岩块重量损耗的观测和水硬度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3.
蔡桂鸿 《中国岩溶》1982,1(2):159-162
<正> 第八届国际洞穴会议于1981年7月18日至24日在美国肯塔基州Bowing Green市召开。这次会议由美国洞穴协会主办,具体筹备的是西肯塔基大学地质地理系。参加会议的国际洞穴协会成员国代表共有一千一百余人,其中东道主美国的代表人数将近一半。会议分别在四个报告厅进行。会前印制了会议文集,共刊载论文319篇,大多属摘要性质。我国岩溶工作者提交大会的论文共有9篇,主要是介绍南方岩溶地貌和岩溶水文地质方面的文章。   相似文献   
4.
南方岩溶石山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地质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南方的岩溶石山区分布面积很广,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它有特殊的农业生态环境,并且存在各种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如早涝、森林退化、水土流失,“石山化”等等,这些问题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必须根据各地区的生态环境,采取综合开发治理的措施。岩溶生态系统中,水、土、植物是农业生态平衡的关键、又是岩溶生态系统中的薄弱环节,对此应有深入的研究,才能保持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并促使其经济有较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