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质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本文介绍了计算机遭受雷击的原因、途径及防护方法,对计算机防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针对H厅办公大楼(以下简称大楼)顶层机房内的电磁环境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对此环境下机房内设备的电磁危险度[1]和设备摆放的安全距离[1]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提出了对建筑物顶层中机房内的电磁环境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网络设备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雷电在大气层中及雷击点周围造成强磁场和强烈放电。这些强磁场和强烈放电会给位于附近区域机房的网络设备造成严重损坏。因此,机房网络设备对雷击的防护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4.
针对西宁市中小学(包括农村中学,以下同)雷电防护现状,结合青海昆仑中学雷电灾害防御示范工程实际,从现场勘察、设计施工、技术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和总结。得出了西宁市中小学防雷的基本方法和必须采取的措施,旨在为保护西宁市中小学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雷电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原理,结合气象统计数据、地理信息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根据雷电灾害风险区划技术指南,利用归一化处理、百分位数法、熵值法、自然断点法等方法,开展了青海省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1)青海省闪电日数以22 d/10 a(1961—2017年)的速率减少,并且闪电天气多出现在夏季(6—8月),以午后居多。(2)全省平均初雷暴日为4月16日,最早初雷暴日为1月9日(1964年玛沁);平均终雷暴日为9月15日,最晚终雷暴日为11月28日(1986年囊谦)。(3)青海省年闪电日数的空间分布基本呈南多北少的纬向分布,雷电多发中心地带在青海南部地区的囊谦县、杂多县一带,以及祁连山附近地区。(4)雷电灾害的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青海省东部地区和南部地区,较低风险区主要位于柴达木盆地地区。本研究得出的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结果可以在青海省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进行应用,为雷电灾害防御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6.
浅谈雷电防护工程专业施工图纸设计的审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建筑物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两方面对雷电防护工程专业施工图纸设计审核的内容进行分析,得出了减少和降低雷电灾害重在预防,做好雷电防护工程专业施工图纸设计的技术审核是保证建(构)筑物防雷先天能力的首要关口。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8-2016年青海省云地闪监测网资料,分析了云地闪特征。结果表明:2008-2016年青海高原云地闪次数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各年正云地闪比例在10.1%~19.8%之间,平均正云地闪比例为15.0%,且春季和秋季明显高于夏季;总云地闪平均电流强度为30.3 kA,正云地闪平均电流强度为50.1 kA,负云地闪平均电流强度为27.2 kA;负云地闪月平均峰值电流呈现双峰双谷的分布特征,正云地闪月平均峰值电流呈现单峰单谷的特征;正负云地闪电流强度频次分布均呈现正态分布的特征;云地闪电流强度幅值频次累积概率分布服从IEEE Std 1243-1997推荐的雷电流累积概率分布模型;云地闪平均陡度为7.3 kA·us-1,正云地闪平均陡度为7.8 kA·us-1,负云地闪平均陡度为7.2 kA·us-1;云地闪在夏季(6-8月)发生较为频繁,占总闪电的81.0%,其次是秋季(9-11月),占总闪电的13.5%,夏季和秋季云地闪电占全年闪电的94.5%;云地闪的日变化呈现单峰单谷的特征;总云地闪年均最大密度达10.4次·km-2·a-1,正云地闪年均最大密度达2.1次·km-2·a-1,负云地闪年均最大密度达10.3次·km-2·a-1,总云地闪和负云地闪的密度高值区在西宁、大通和湟中一带,正云地闪的密度高值区在玛沁和同德一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