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15篇
综合类   2篇
  200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本区新构造运动十分活跃,表现出多次波动性,周边山系呈不均衡抬升,盆地则呈不均衡沉降,因此使盆地呈现不对称的簸箕状,盆地中的水系结构也呈现不对称性。区内构造变形主要有褶皱、断裂、新隆起、新坳陷、拱曲和掀斜等,并产生现代地震、地热和火山活动。不均衡掀斜是导致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北地区的燕山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山运动导致喀拉昆仑-唐古拉侏罗纪特堤斯海封闭,形成巨大的燕山褶皱带;同时在大陆内部形成一系列北西西向或近东西向平行排列的山脉和内陆山间盆地,发育逆掩和推覆构造,以盖层为主的褶皱普遍,多期次的岩浆活动形成丰富的内生金属矿产及许多有工业价值的重要煤田。本区燕山运动可分为两期五幕,即早期燕山运动包括早、中侏罗世,中、晚侏罗世以及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之间的三个幕,晚期燕山运动包括早、晚白垩世,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两个构造幕。最后对本区燕山期构造活动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我国西北地区的印支运动划分为两期两幕。其早期包括早、中三叠世期间,印支运动第一幕发生在中、晚三叠世之间;晚期包括晚三叠世期间,印支运动第二幕发生在晚三叠世与早侏罗世之间。作者认为,西北地区的印支运动不仅使秦祁昆和巴颜喀拉海洋关闭,海槽内沉积物全部褶皱成山,并镶嵌于华北—塔里木地台的旁侧,而且使区内地壳运动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即开始全部转为地台内部的造陆运动和断块差异升降运动,从而奠定了中新生代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我国西北地区的印支运动划分为两期两幕。其早期包括早、中三叠世期间,印支运动第一幕发生在中,晚三叠世之间;晚期包括晚三叠世期间,印支运动第二幕发生在晚三叠世与早侏罗世之间。作者认为,西北地区的印支运动不仅使秦祁昆和巴颜喀拉海洋关闭,海槽内沉积物全部褶皱成山,并镶嵌于华北-塔里木地台的旁侧,而且使区内地壳运动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即开始全部转为地台内部的造陆运动和断块差异升降运动,从而奠定了中新生代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的现今地壳活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厚维 《西北地质》2009,42(1):34-42
古近纪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的碰撞和持续的俯冲作用,造成了青藏高原强烈的陆内变形,引起了古造山带的复活;同时也使高原前陆盆地和内部的一些中小型盆地内数百米至数千米厚的新生代地层发生褶皱和冲断,遍布全区的逆冲推覆构造、走滑断裂和活动褶皱,在区域性的北东-南西向的构造应力作用下,导致高原地壳缩短加厚和整体向东滑移。高原的抬升是整体地、间歇性地、不均速地隆升。它经历了古近纪缓慢抬升一新近纪末至更新世快速抬升一全新世地壳振荡运动频繁的三个阶段。自7Ma至今,青藏高原累计抬高了3000~3500m,喜马拉雅山从古地中海崛起以来,至少上升了5000m。现代地热、地震发生,至今没有停止活动。  相似文献   
6.
7.
本文根据地质、地貌及地震等资料,对六盘山区新构造运动的性质、特征和强度进行了探讨,并试图采用历史分析的方法和结合内外营力的地质作用,去追朔本区新构造运动的地质发展历程。经过对大量资料的分析整理后,认为本区现今地壳活动仍在强烈进行。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及其周边的新构造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燕山运动导致喀拉昆仑-唐古拉侏罗纪特堤斯海封闭,形成巨大的燕山褶皱带;同时在大陆内部形成一系列北西西向或近东西向平行排列的山脉和内陆山间盆地,发育逆掩和推覆构造,以盖层为主的褶皱普遍,多期次的岩浆活动形成丰富的内生金属矿产及许多有工业价值的重要煤田。本区燕山运动可分为两期五幕,即早期燕山运动包括早、中侏罗世,中、晚侏罗世以及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之间的三个幕,晚期燕山运动包括早、晚白垩世,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两个构造幕。最后对本区燕山期构造活动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祁连山早古生代地槽,呈北西向展布于西自阿尔金山脉南缘、向东延伸至六盘山和陇中高原地带,长愈1000公里,宽达300—400公里。它曾经历了从中寒武世至中奥陶世以裂陷为主以及晚奥陶世至晚志留世局部褶皱上升的两个不同构造发展阶段,于晚志留世末全面褶皱回返,形成祁连山早古生代地槽褶皱系。因它具有明显的地槽活动标志,特别是它的构造变动强度和幅度涉及面广,有一定的代表意义,而且地壳演化遗迹保存完整,旋回性明显,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