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地质学   3篇
  202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5 毫秒
1
1.
次玛班硕矿床是近年来在冈底斯西段新发现的斑岩型铜矿,距朱诺超大型斑岩铜矿床西南约10 km,周围分布着北姆朗、落布岗木、懂师布等矿床,为朱诺铜多金属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明确次玛班硕找矿潜力及勘查方向,本次对该矿床开展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和锆石微量元素分析、精细的岩芯蚀变-矿化编录以及详细的岩相学观察.研究发现次玛班硕铜矿主成矿期中新世岩体为一套复式杂岩体,分别由细粒二长花岗斑岩(F斑岩:16±0.30 Ma)、粗粒二长花岗斑岩(C斑岩:15.89±0.06 Ma)、含角闪石二长花岗斑岩(H斑岩:15.81±0.06 Ma)、闪长玢岩和二长花岗岩(15.51±0.07 Ma)组成,且不同期次岩浆沉淀Cu金属量差异较大.锆石Ce4+/Ce3+(平均值190)和10 000×(Eu/Eu*)/Y(平均值13)比值指示次玛班硕中新世各岩体,氧逸度和含水性均高于朱诺矿床.次玛班硕热液演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和14种脉体,根据次玛班硕矿床蚀变-矿化对应关系,铜主要沉淀于钾硅酸盐化阶段,特别是与黑云母化密切相关,青磐岩化阶段亦沉淀部分的铜,绢英岩化阶段沉淀最少.与经典的斑岩铜矿蚀变-矿化分带模式不同,次玛班硕铜矿表现出深部钾硅酸盐化被青磐岩化强烈叠加和部分高温脉体穿插低温蚀变的反常特征,证明存在多期次岩浆-热液过程,为成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热动力、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形成了各种蚀变相互叠加的复杂热液系统.分布于次玛班硕矿区北部的F斑岩为主要致矿岩体.矿区北部蚀变-矿化作用强而南部较弱,且深部发育强烈的青磐岩化蚀变.综合分析认为,次玛班硕矿床还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下一步勘查方向应以矿区深部和北部为主,重点关注F斑岩和C斑岩且发育钾硅酸盐化的部位.   相似文献   
2.
北喜马拉雅成矿带是全球巨型成矿带——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育一系列锑、锑金、锑多金属、金、铅锌银、钨锡(铍)、汞、铯为主的矿床或矿(化)点,是全球地质学家关注的热点区域。北喜马拉雅成矿带锑成矿作用时间集中在24~16 Ma之间,与后碰撞造山成矿事件(N1: 25~9 Ma)时间一致,锑来源于深部岩浆减压分熔形成的富含挥发分的次火山岩浆活动,形成喷流沉积-改造型、岩浆热液型、热泉型矿床系列。因此,矿区内的幔源基性-中性脉岩是锑成矿的重要控制因素,也是找矿的重要标志。Sb元素异常主要围绕羊卓雍错裂谷盆地边缘分布,部分与Au元素异常重合。Sb异常主要与低温热液矿床相关,可单独成矿,亦可与Au共生。当Sb异常与Pb-Zn-Ag异常组合在一起时,多为后期叠加改造成矿,并伴生Ga、Se、In等。锑或锑多金属矿体走向多为近SN向,形成串珠状的地球化学异常组合及矿化组合,主要受走滑正断系统及其次级构造控制,并且在矿带的东部,矿化由北向南具有Sb矿→Au-Sb矿→Au矿→Sb-Pb-Zn-Ag矿→W-Sn矿的规律性分布,揭示成矿中心应在扎西康矿床的深部或南部。锑金矿体走向多为近EW向,主要受拆离构造及其次级构造控制。北喜马拉雅被动大陆边缘中生代裂谷(陷)盆地周围盆山转换部位,特别是同沉积断裂带与新生代SN向堑式构造的交汇部位,是寻找锑、锑金、锑多金属矿床的最有利地区,已发现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中规模第一的扎西康锑多金属矿床等一系列大-超大型矿床,显示巨大的找矿前景。综上所述,北喜马拉雅成矿带将会成为我国最重要的锑资源勘查开发后备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3.
打加错银多金属矿床是在冈底斯成矿带西段新发现的首例以银为主的多金属矿床.为了查明该矿床成岩成矿时限、含矿岩石成因及成矿意义,对该矿区出露的含矿(次)火山岩(流纹质晶屑凝灰岩与流纹斑岩)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微量元素及Hf同位素、全岩地球化学、辉钼矿Re-Os年代学等分析.研究表明,含矿(次)火山岩形成时代为66.6~67.4 Ma,晚期辉钼矿同位素Re-Os模式年龄为61.0±0.8 Ma,结合含矿地质体的矿化特征、石英-黄铁矿-辉钼矿脉与含矿流纹斑岩的穿插关系等,证实打加错矿区存在两期成矿作用,即早期形成的强硅化(次)火山岩型和矽卡岩型银多金属成矿作用及晚期石英脉型银多金属成矿作用,成矿时限介于66.6~61.0 Ma,构成了与(次)火山期后热液相关的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次)火山岩地球化学数据表明其属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具准铝质-过铝质特征,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K、Rb、Pb)、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Nb、Ta、Ti),锆石Ti的平均温度为712 ℃,εHf(t)值均为负值(-16.5~-3.6)且TDMC为1.2~2.1 Ga;成矿岩石具低氧逸度和贫含水性特征,属于典型S型花岗岩,源于中-古元古代古拉萨地壳的部分熔融,并与中拉萨地体发育的银铅锌矿床成矿岩体特征一致,而与南拉萨地体中爆发的、与Ⅰ型花岗岩相关的铜多金属矿化明显不同,据此揭示出南拉萨地体也与中拉萨地体一样具有与S型花岗岩相关的成矿潜力,这对丰富南拉萨地体的成矿类型及促进该类型矿床的进一步找矿新发现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