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5篇
综合类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过去,牛堡组一段发现化石甚少,时代不能确定。1994年作者在牛堡组一段发现较丰富的介形虫休石,将其一分为二,上部厘定为现在的牛一段,时代为古新世;下部新建“长山组”时代为晚白垩世。根据西伦1井的孢粉组合,肯定了伦坡拉盆地中央凹陷带的西北部有丁青湖组的存在,扩大了该组原有的颁范围。  相似文献   
2.
胡济民 《湖南地质》1993,12(2):75-79
长沙马王堆汉墓填土与表土的孢子花粉组合,具有相似性和共同性,它们的地质年代,同属於晚全新世;墓中的封土和夯土,是就地取材的;而封墓的白膏泥,则是从外地运来的,最大可能是取自古铜官窑址。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湖南石炭系下统主要分布在湘中、湘南一带。最早由田奇(王崔乃)、王晓青等作过初步划分,其后吴望始及省地质局区调队进行了较详细的工作和划分,并获得了丰富的动、植物化石,确定了其地层时代。但对于该层位中的孢粉化石在本省尚无报道。这次获得的孢粉组合对我省和我国南方早石炭世孢粉植物群及生物地层的研究有其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湖南桑植洪家关中三叠世轮藻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了湖南桑植县洪家关、芙蓉桥的巴东组轮藻化石,它们归属于4个属17个种(其中包括3个新种和2个未定种),即Stellatochara sellingii Horn of Rantzien, S. hoellvicensis Horn of Rantzien, S. badongensis Lu, S. maedleri Horn of Rantzien, S. longipiriformis Huang, S. sangzhiensis Hu et Zeng(sp. nov.), S. zhongshane-nsis Huang, S. cf. subsphaerica Kozur et Reinhardt,? Stellatochara sp. 1, Stellatochara sp. 2; Stenochara donetziana Saidakovsky, S. blanda Saidakovsky, S. ovata Saidakovsky, S. furongqiaoensis Hu et Zeng(sp. nov.); Porochara nanjing-ensis Huang; Vladimiriella dongtunensis(Zhao), V. obtusoformis Hu et Zeng(sp. nov.)。该轮藻组合是以Stellatochara和Stenochara二属丰富为其显著特点,其中有些种过去曾发现于瑞典、德国、苏联、保加利亚的中三叠统和我国的二马营群、巴东组、黄马青组和聊城组。它们的时代是同时期的。  相似文献   
5.
洞庭湖盆地白垩纪早第三纪的岩石地层与生物地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济民  曾德敏 《湖南地质》1996,15(4):193-197
本文应用生物地层带的顺序和定量数据,采用排序法研究了它们的相对秩序,分析了同时事件与生物地层带的交叉、延限、重叠现象。对洞庭盆地不同剖面不同钻井做了地层对比,以确定其地质时代。着重论述了地层轮藻、介形、孢粉的生物地层分带,进而探讨了它们与油气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湖南中部长沙、宁乡、益阳、安化、涟源、邵东等县,中泥盆统跳马涧组和棋子桥组产丰富的轮藻化石,以宁乡县崔坪峡塘剖面为代表,有3属7种1型1新种,并首次发现了轮藻植物节部化石.建立了2个化石带(1)Trochiliscus ingricus-Eochara changshaensis组合带,分布在跳马涧组,时代为中泥盆世早期;(2)Sycidium顶峰带,分布在棋子桥纽,时代为中泥盆世晚期,并对轮藻的生活环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