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在岩溶丘陵区推广成功的生态农业示范研究和实施成果,本文在实地考察和典型调查的基础上对恭城县的生态农业模式、建设途径及效益进行了综合分析。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综合条件看,与广西其它岩溶丘陵区类似,恭城县也是不沿边、不沿海、不沿铁路和公路国道的“四不沿”山区县,在1981年被列为广西49个“老、少、边、山、穷”县之一。但通过生态农业建设,该县目前已经摆脱了贫困状况,创出了“恭城模式” ,走上了可持续发展道路。其生态农业的建设充分发挥了自然和社会资源优势,并将发展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运用标准差、变差系数对我国三大地带及地带间地面交通线路密度的绝对差、相对差进行测度,发现三大地带内部及地带间交通线路密度的相对差和绝对差都很大且存在继续扩大的趋势。区位熵大于1的省域集中在东部,区位熵按东、中、西三大地带呈优势递减。地面交通线路密度与多数经济、社会因子的相关性都很强,与城市化水平的正相关性最强,与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工业化水平及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呈负相关。主成分回归分析表明:三大主成分与地面交通线路密度具有很强的线性关系,各因子的作用大小不同。针对地面交通线路密度与城市化水平、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工业化水平及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等典型影响因素的正、负相关性,探讨其成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