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3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γ测井曲线的解释是铀矿勘探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经常性工作。在我国,这项工作至今仍停留在手工解释状态,而国外,自六十年代起就开始采用电子计算机解释。它不仅比手工解释大大提高了效率,而且能得到更接近于矿体实际情况的铀含量分布数据,为进一步利用γ测井资料提供了可能性。当磁带记录的数字自动测井仪开始广泛使用时,它将更充分地发挥出高效率的优越性。为了取得经验,我们用TQ-16算法语言编制了γ总量和γ能谱测井曲线解释程序,在七○九计算机上进行了初步实践。对三个模型井的γ总量、γ能谱测井曲线及三个钻孔约273米γ总量测井曲线和208米γ能谱测井曲线的解释均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此外,考虑目前我国铀矿勘探中尚无磁带记录的数字自动γ测井仪的现状,我们编制  相似文献   
2.
目前,为加强老地层的区域成矿作用和成矿预测的研究,正在全面开展对前震旦地层中铀和钍元素背景含量区调测量以及对这些地层含铀性的评价。为此,我们提出应用基性岩脉增值 S_U 对五台、吕梁和中条等地区的前震旦地层的含铀性进行评价。经三个月的野外实地考查,采集了九条有基性岩脉的地层剖面地质资料和分析了98个天然露头的铀及钍元素含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天山南麓1:100万、1:50万和1:10万布格重力异常图及相应的垂直磁力异常图进行了处理,并计算了莫霍面深度。根据两个已知铀矿床综合资料的分析,确定了铀矿床所在处的重(磁)场特征,并预测了铀成矿远景地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