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1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阿尔泰山的冻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组织的冰川冻土考察队于1980年首次对我国阿尔泰山地区冻土及冰川进行了考察。考察区位于阿尔泰山中部的南坡,北起49°8′N,向东南延伸450km到46°N附近。山体西北部宽约150km,东南部约80km,海拔高度从北向南和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山区西部的友谊峰是阿尔泰山最高峰,海拔4374m,其周围是该区冰川最为发育的地区。山区东南部山峰高度在3200—3500m,无现代冰川发育。  相似文献   
2.
高原地区的植物与冻土季节融化层都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并相互制约。冻土的低温限制植物根系向深处生长发育,而植被又减少地面的阳光直射、土壤增温和水分蒸腾,降低地表温度,使冻土在季节融化期内融化深度不连续,呈块状分布。高原植物的形态特征是对严寒、大风、强光等生态因子的适应。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北部的冰楔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童伯良 《冰川冻土》1993,15(1):41-46
  相似文献   
4.
在唐古拉山南麓季节冻土分布极为广泛。 季节冻土是放置各种建筑物基础的场所,因此,查明季节冻结层与融化层的形成条件、过程、以及发育规律不仅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而且也为改造季节冻土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从第三届国际冻土会议看普通冻土学的成就和动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8年7月10日至13日在加拿大阿尔伯达省埃德蒙顿市举行了第三届国际冻土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加拿大、美国、日本、法国、英国、挪威、丹麦、西德、阿根廷、苏联等十四国。我国应邀参加了这次会议,在会上宣读了四篇论文。会议期间共宣读了150篇论文,其中综叙性的有七篇,论述普通冻土的论文有119篇,有关工程冻土的论文有31篇。在119篇普通冻土的论文中有关区域冻土的论文有20篇,冻土现象14篇,冻土勘测方法16篇,冻土区的生态及植被6篇,冻土层的热物理14篇,冻土的物理和化学性质14篇和冻土力学性质22篇。本文只对普通冻土学方面的论文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6.
我国阿尔泰山地区雪盖对多年冻土下界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年冻土是岩石经过地表与大气圈之间热交换的产物,在这种交换过程中,各种地质地理因素都不同程度地促进或削弱了多年冻土的形成和退化。季节性积雪在空间上位于大气圈和岩石圈之间,在时间上主要集中于地表散热时期。因此,它在气-地热交换过程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对多年冻土的形成、退化及分布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冻土研究与工程实践三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年,是我国冻土研究与工程实践大力开展、冻土学形成与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五十年代里,随着各项基本建设工程的兴建,特别是大兴安岭林业资源的开发和青藏高原公路的修筑,为我国冻土学积累了相当多的资料与建设经验。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中期,铁路、公路、水利、建筑、科研、林  相似文献   
8.
高敏  童伯良 《冰川冻土》1994,16(3):232-237
本介绍了在砂金矿开采中应用冻土热学的研究情况。以斯蒂芬公式为融化深度的解析形式,用野外观测资料确定系数K。在计算和观测结果的基础上预报融化深度并作出诺图;提出超前剥离与轮流开采相结合的生产方法,探讨逐层剥离融化法最佳剥离时间选择的理论依据并作了实验验证。该生产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厚层地下冰地段路堤建筑中的两个重要问题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在厚层地下冰地段修筑路堤,必须十分注意防止路堤下多年冻土上限的下降。为了研究各种因素对路堤下上限的影响,我们于1971年在青海省祁连山南麓的热水地区,选择多年冻土下界附近的厚层地下冰地段,修  相似文献   
10.
特洛伊·路易斯·裴伟(Troy L.Pe′we′)是我国冰川冻土学界熟悉的人物。他现年66岁,是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地质系教授、国际冻土协会第一副主席、美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主席。他对中国人民怀着深厚的情谊,曾于1980年、1982年和1984年三次来华。他学识渊博,治学勤奋,是一位卓越的冻土学家、冰川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他具有不畏艰险,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