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地质学   6篇
  2003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西藏南部早第三纪地层的再认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正> 西藏南部的海相下第三系,自1974年文世宣分为下部宗浦群及上部遮普惹组以后,一直沿用至今(表1)。宗浦群系穆恩之等(1973)命名,层型剖面在岗巴县城附近。宗浦群分Ⅰ—Ⅴ段,时代从古新世至始新世中期。遮普惹组原称遮普惹群,为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队科考队(1962)命名,层型剖面在定日县贡扎村南约500米遮普惹山北坡(以下简称登山队剖面),剖面自下而上共分8层,下部(层1—6)以页岩为主夹灰岩,上部(层7.8)  相似文献   
2.
喀喇昆仑—唐古拉区海相侏罗系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喀喇昆仑—唐古拉地层分区的北界沿塔什库尔干、泉水沟、可可西里山、玉树一线;南界沿班公湖、改则、奇林湖、索县、类乌齐一线。区内侏罗系发育,大致呈近东西向条带状分布,以浅海相碳酸盐岩和碎眉岩为主,间有海陆交互相碎屑岩沉积,最大厚度可达5,000—6,000米,构造线方向大体与山脉走向一致,为北西西—南东东向,为我国海相—海陆交互相侏罗系重要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3.
关于藏北班戈、申扎地区白垩系的新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一、班戈地区 藏北班戈地区的白垩系相当发育,西藏地质局的同志们曾多次进行勘察,中国科学院(1976)也观察和采集过化石,但对地层时代的认识,存在着不同意见。1980年作者等在班戈多巴一带,对西藏地质局第四地质队测制的郎山组、多巴组的剖面,进行了再观察,对地层时代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藏南部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地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珠穆朗玛峰(以下简称珠峰)地区系指亚东以西,吉隆以东,雅鲁藏布江以南的我国境内广大地区。于1966年~1968年我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中国科学院主持,对这一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科学考察。在地层古生物方面,也同其它学科一样,获得了非常丰富的资料。在这个地区首次发现了奥陶系、志留系和泥盆系,并对中生代和新生代地层作了较详细的分层工作,从而初步建立了珠峰地区比较完整的地层系统。由奥陶系至老第三系厚达一万米的海相地层,大多是连续沉积的。  相似文献   
5.
伊朗中伊朗盆地库姆组地层的时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伊朗中伊朗盆地卡尚地区库姆组的微体化石样品分析 ,不仅发现了新的有孔虫和介形虫化石组合 ,而且还首次发现了较丰富的钙质超微及少量的沟鞭藻化石。依据这些化石的组合面貌 ,认为库姆组含始新世地层无疑 ,修正了以往认为库姆组地层时代为中—晚渐新世至早中新世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西藏雅鲁藏布江以北海相第三系的发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1975年,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地质组在西藏雅鲁藏布江以北发现了海相第三纪化石。化石产地有二: 1.冈底斯山脉中段,仲巴县则郎札昌淌之北的麦拉山口南坡(图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