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地质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3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Q油田是渤海大型河流相沉积的稠油油田,其北区NmⅣ1主力含油砂体为复合曲流带沉积,经过16年的注水开发,油水关系复杂,平面注水受效不均的问题日益严重,如何优化注釆结构来改善开发效果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优化现有注釆井网的关键是认识复合曲流带砂体内部不同单河道砂体的切叠关系及展布特征,即对目标砂体开展内部不同单河道的构型单元分布特征研究。首先,依据岩电标定的测井曲线特征、局部发育的薄夹层以及曲流河纵向下切模式,对复合砂体内部不同单河道砂进行划分与对比;然后基于单井沉积微相划分结果,开展井间剖面相对比分析,表明复合砂体内部存在5种不同单河道砂体切叠模式;建立5种正演概念模型,利用地震正演模拟合成地震记录,总结了不同单河道砂体间顶面高程差异、点坝边界、废弃河道等曲流河砂体构型边界的波形特征;利用地震属性提取及多种地质构型方法,综合分析,最终实现了海上大井距条件下复合曲流带砂体内部不同单一曲流河砂体构型边界的精细识别;最后由注采动态资料的响应关系评估不同的切叠模式对注水效果的侧向遮挡程度,并以此为依据,优化现有的注釆井网并取得了非常好的生产效果。  相似文献   
2.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地区登娄库组沉积时期,盆地处于断陷末期-断陷向坳陷转化过渡期。综合分析岩心、测井、录
井等资料,探讨了徐家围子地区登娄库组沉积相类型。结果表明,本区目的层段发育冲积扇、三角洲、河流、湖泛平原、湖泊5类沉
积体系,细分为冲积扇、砂质辫状河、曲流河、扇三角洲、湖泛三角洲、湖泛平原和湖泊7类沉积相;垂向上登娄库组一段受断陷影
响大,沉积相模式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登娄库组二至四段为河流-末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3.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地区登娄库组沉积时期,盆地处于断陷末期-断陷向坳陷转化过渡期。综合分析岩心、测井、录井等资料,探讨了徐家围子地区登娄库组沉积相类型。结果表明,本区目的层段发育冲积扇、三角洲、河流、湖泛平原、湖泊5类沉积体系,细分为冲积扇、砂质辫状河、曲流河、扇三角洲、湖泛三角洲、湖泛平原和湖泊7类沉积相;垂向上登娄库组一段受断陷影响大,沉积相模式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登娄库组二至四段为河流-末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4.
秦皇岛32-6油田是渤海湾亿吨级的大型整装河流相稠油油田,初期采用大井距、稀井网、一套层系多层合采的开发模式,导致油田在进入中高含水期后,逐步暴露出层间、层内和平面的三大矛盾,油井产量快速递减,亟需进行开发调整。鉴于海上油田开发的特殊性,陆上已有的开发调整模式无法直接应用到海上油田。针对该油田地质特征和开发特点,提出了适合海上河流相稠油油田中高含水期后水平井细分层系开发模式,实现了海上河流相油田的高效开发,研究形成了多层合采层间干扰系数定量表征技术,层系重组、井网重构和水平井挖潜有机结合的立体挖潜技术,实现了海上河流相油田高效开发新模式,油田采油速度提高了2.6倍,采收率提高了12.8%,高含水期开发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为类似油田开发调整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5.
秦皇岛32G6油田是渤海湾亿吨级的大型整装河流相稠油油田,初期采用大井距、稀井网、一套层系多层合采的开发模式,导致油田在进入中高含水期后,逐步暴露出层间、层内和平面的三大矛盾,油井产量快速递减,亟需进行开发调整.鉴于海上油田开发的特殊性,陆上已有的开发调整模式无法直接应用到海上油田.针对该油田地质特征和开发特点,提出了适合海上河流相稠油油田中高含水期后水平井细分层系开发模式,实现了海上河流相油田的高效开发,研究形成了多层合采层间干扰系数定量表征技术,层系重组、井网重构和水平井挖潜有机结合的 立 体 挖 潜 技 术,实 现 了 海 上 河 流 相 油 田 高 效 开 发 新 模 式,油 田 采 油 速 度 提 高 了 2.6 倍,采 收 率 提 高 了12.8%,高含水期开发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为类似油田开发调整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