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通过对河南省汝州市庇山煤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认为矿井主要充水水源为上部老窑积水、第四系孔隙水、砂岩裂隙水及灰岩岩溶裂隙水.除第四系松散孔隙含水层富水性较强外,其它各含水层富水性均较弱,对井下煤层开采威胁不大,老窑积水是构成上部煤层开采充水的主要因素,充水通道为采空塌陷带及构造断裂带.建议开展水文地质物探工作,为矿井防治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谈计算模式的演变及其对海洋地质数据处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46年世界上第1台电子计算机ENIAC成功诞生以来,计算机技术和其提供的计算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的角度可以将计算模式划分为传统主机计算模式、个人普及计算模式和网络分布计算模式。主要讨论了以上几种计算模式的特点和在海洋地质数据处理方面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海洋经济的开发需要了解海洋灾害地质环境状况。海洋工程设计与建设需要考虑海底工程地质条件,特别是国家宏观决策更需要了解海洋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以及灾害地质类型、分布规律。灾害地质综合评价可以基于灾害地质分区进行,灾害地质综合评价的目标是比较不同分区的灾害地质稳定性并给出定量评价。文中就南海北部灾害地质稳定性提出了网格化加权统计模型。该模型结合专家智能的参与,体现了不同种类灾害地质因素的等级差别。另外还考虑到不同种类灾害地质因素之间的空间分布差异性及同类灾害地质因素的空间分布差异性。根据模型计算结果将评价区划分为稳定区、过渡区及危险区。这种划分通过与南海北部灾害地质稳定性定性描述对比。证明该模型在全面地定量化反映南海北部的地质环境状况方面是实用的。由于模型建立过程中各灾害因素权重分值的设定完全依赖于专家智能,因此,今后应当致力于更精确地确定权重分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