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4篇
自然地理   4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从西北地区水情分析出发,论述了水情形势变化与区域生态环境之演变,在定量分析废水量的概念及废水利用带来的生态环境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指出解决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紧缺及生态环境建设用水缺乏的可行途径之一,即废水开发利用.并提出推进西北干旱区废水资源化的若干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地域分异规律与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退耕还林还草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伍光和  王文瑞 《中国沙漠》2002,22(5):439-442
简要论述了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自然地理特征,评述了农牧交错带历史时期以来北移西进造成与自然地带的错位,过度垦殖不仅导致交错带本身的生态破坏,还对黄河流域下游及华北平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依据自然界的地域分异规律对交错带及毗邻地区还林还草进行了分区,并在退耕还林还草背景下,对"三北"防护林工程做了评价,指出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山地造林完全正确,而内蒙古和西北广大地域不宜造林,当务之急应该是制止植被破坏,保护沙生植被、荒漠草原和典型草原植被。并建议有关决策部门对"三北"防护林工程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3.
松辽盆地北部某地区深部地层倾角较陡,地下构造复杂,以叠加为基础的叠后时间偏移成像模糊。通过对深层复杂地质叠前时间偏移成像关键技术的研究,提出了综合建模静校正方法,以克服处理中出现的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及连片处理中闭合差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采用了叠前噪声压制技术、球面扩散补偿、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及剩余振幅补偿技术、多域统计地表一致性反褶积技术和Kirchhoff叠前偏移算法。结果表明,采用上述组合地震数据处理技术,可有效提高松辽北部深层复杂地质体的偏移成像质量,为准确识别其火山岩储层和火山岩气藏圈闭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音频大地电磁(AMT)法是寻找断裂带裂隙水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多个模型的正演模拟,并在分析不同模型正演响应的TM模式Bostick一维反演断面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点距、点位、第四系低阻层对AMT法TM模式数据定位断层的影响以及AMT法TM模式数据对断层的位置、倾向、倾角、发育深度、破碎程度等特征的分辨能力。研究表明:在点位和点距布设合理的情况下,AMT法TM模式数据对断层倾向、发育平面位置的推断是可靠的;第四系覆盖层更似低通滤波器,减弱了AMT法TM模式数据对断层的刻画能力,尤其影响了对浅部断层的识别,其反演结果可揭示断层发育深度;受静态和纵向分辨率的影响,AMT法TM模式数据无力估计小型断层的倾角和纵向上破碎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甘肃中南部滑坡泥石流活动强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中南部为研究区,采用GIS、MATLAB、FUZZY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收集筛选评价指标数据,基于GIS进行数据处理、转换,将各层对应的2 km×2 km栅格数据转入MATLAB,建立成因性指标与滑坡泥石流活动强度的模糊隶属关系,基于GIS进行空间分析,确定评价指标划分等级,设计不同权重方案,在MATLAB中编程试算,试算结果用重点(样)区特征性数据所反映的强度大小与相对等级,进行拟合检验与灵敏性检验,进一步调整指标等级与权重参数,最终得到符合成因机制的滑坡泥石流活动强度评价等级分布。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高效实用、精度高,可以进行高分辨率区域评价、区域仿真模拟、区划等工作。  相似文献   
6.
生态示范区建设是我国贯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生态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基本理论。以甘肃省平凉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为例,从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状况方面比较分析、定性评价了平凉市可持续发展的现状水平。在此基础上,从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的可行性的角度,指出平凉市生态示范区建设具有外部支持、有限目标、在生态工业发展中把污染物的过程控制与末端治理结合起来、强化典型农业生态区示范等特殊性。生态示范区建设模式具有地域特色,只有关注地域特色,生态示范区建设才能取得更大成效。  相似文献   
7.
王文瑞  田璐  唐琼  邓小永 《地理研究》2018,37(4):772-782
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积极的生态系统服务的同时,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如生态质量改善后野生动物数量增加并对居民生产和生活产生冲击的现象,此即生态系统反服务(EDS)。以西秦岭西汉水上游林区边缘的部分村庄为研究区,以“猪进人退”为案例,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博弈论模型分析,试图揭示生态恢复建设过程中生态系统反服务给当地居民生存带来的消极影响和各利益方的博弈均衡结果。研究表明:案例区生态质量趋好背景下66%的村庄遭野猪侵害,其引致的EDS具体表现在5个方面,包括农田被毁、部分村民搬迁、耕地撂荒增加、村民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以及疾病传染威胁等;人类(包括村民和政府)在解决此问题时的纳什均衡为(防治,侵害),在生态效益目标不改变的情况下,野猪侵害行为不可避免,村民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决定了村民对生态保护积极态度的程度。政府如果提高生态补偿,则可以达到村民和政府均积极保护生态、村民也积极防治野猪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8.
根据某小区的实际地质情况,使用V5-2000大地电磁测深仪,应用大地电磁法(MT),对该小区进行了勘探。勘测中使用的频率范围为0.0005493~320Hz,分为两个频段;布极方式为“十、T、L”型,电极距一般为50~150m,利用井旁测深点反演电性分层结果与测区内测线的反演电性分层结果进行对比验证。通过对勘测结果进行解释,掌握了该小区内基底埋深及断裂构造发育情况,分析该区可能有含水的砂岩体存在,并推断地热水赋存深度为2600m。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