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5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提出了“数字地震”的概念 ,讨论它的主要内容和问题 ,并对建设“数字地震”提出若干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一、概 况 第十二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WCEE)于2000年1月30日至2月4日在新西兰的臭克兰举行。中国地震局派出以中国工程院谢礼立院士为团长的代表团前往参加这次大会,代表团共有10名成员,其中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4名;兰州地震研究所2名;武汉地震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中心、福建省地震局以及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各一名。本届大会的正式代表1524人。 大会收到论文2700余篇,内容主要围绕地震工程方面,可以归纳为十个主要议题(后面简要介绍)。这些论文通过多种形式在会上进行交流。每天都安排2…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流动重力测量成果整理的程序设计为例,介绍了计算机的编译方法在编制数值计算程序中的应用,着重叙述了在程序设计中,如何按照观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对输入数据规定一套语法法则,以及如何通过扫描、状态语法分析的编译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处理和计算。使用这样的程序具有数据准备简单,上机操作方便,结果准确一致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瑞昌发生5.7级地震。本文以九江—瑞昌为中心,向外扩展至500km搜集了11个台站共计26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试图总结出与该地震有关的地下流体前兆特征,以借鉴于监测我省的地震。然而所获取的有限资料,经处理分析后认定这些资料均不足以作为前兆特征,无法从中提取具有借鉴意义的前兆信息。但从调研中亦获得了启发性的教训,它对我省的地震监测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自四十年前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机的影响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从科学计算到信息处理,应用十分广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目前计算机正处在以数据处理为主转到以知识处理为主的革命性转变之中。现在计算机不仅可以完成一般的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而且能够进一步完成需要人的智力才能完成的工作,比如:问题求解、定理证明、自然语言理解、专家系统、模式识别、智能检索、机器人学、自动程序设计等等,这些属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工作在世界上已有了相当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地震应急指挥系统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九五”期间完成的福建省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基本目标和主要内容 ,重点阐述各个子系统的功能及其在各个方面实际中的应用。说明本系统在我局日常和应急工作中都已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指出 ,经过系统建设出了成果也出人才。这为我局“十五”项目的实施和今后防震减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回顾“九五”期间重点项目“震情监视和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的实践,就“十 五”项目建设中可能遇到、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谈几点认识。认为在技术系统设计中, 基础设施建设要有前瞻性,在实施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并采用最新科技成果,同时要注 意适用性。前期要开展的网络布线最好采用主干光纤的方案,以满足宽带高速网络的 应用。在对外合作时,要切实做到以我为主,主动地参与、共同开发,既要从中学习,又 要检查、督促合作开发的进程,当好“监理”;同时要随时帮助合作伙伴解决开发中所遇 到的困难和问题。要特别注意人才的培养,尤其是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