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5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首先提出了规划编制的目的、依据、指导思想和原则,详细论述了南京市自然地理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矿业生产技术现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韪^[1]。进一步提出了规划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划定规划区的基本原则、规划禁采区(带、点)划定的基本条件。划分了19个规划禁采区、3个规划限采区、12个规划开发区以及相应的整治方案。最后给出了实施规划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徐州煤矿采区地面塌陷与诱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江苏省徐州地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分别论述了徐州地区煤田地下采煤历史、现状和煤矿采空地面塌陷的分布发育特征,阐述了塌陷区生态环境地质问题,提出了煤矿采空塌陷地质灾害的防治及塌陷区生态重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由于江水和人类活动,引发长江崩塌、淤寒、洪涝和污染等灾害。研其原因主要为水动力改变;自然环境变化;人为破坏。整方案应采取治沙,营造“森林水库”;治水,按水动力学运动规律,用蓄、疏堵等手段综合治理;治污,要彻底根治污源;养殖,大力发展养殖业,促使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4.
徐学思  胡连英 《江苏地质》1991,15(3):135-136
本文扼要介绍茅山山脉北段地层、构造研究的新进展。在茅山西侧发现上侏罗统火山岩系,在茅山腹地发现下白恶统葛村组并被古生界不同层位所推覆;发现接山墩一带由石炭二叠系构成构造窗,为研究茅山推覆构造及其下伏地层中找隐伏煤田,提供了构造依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和剖析了两次溧阳地震孕育和发生的主要地质因素,新生代茅东裂陷盆地;茅东与南京-溧阳两玄武岩喷发带的交汇;茅东断裂带最活动的上沛带;震源区地壳层圈构造(深、浅变质岩界面和低速层)与茅东部断裂带中、深脆-韧性剪切段的复合。探讨了控制溧阳震震级的因素;茅东断裂带属Ⅱ级断裂,茅东裂陷盆地属中、小型裂陷盆地,因此,决定溧阳地震震级为5.0-6.0的中强地震。  相似文献   
6.
胡连英  徐学思 《江苏地质》1995,19(3):156-159
江苏茅山山脉下更新统丫吉山组胡连英徐学思孙寿成江苏省地震局,南京,210014江苏省地矿局,南京,210018江苏省地震局,南京,210014关键词:下更新统,地层,发现,地震,江苏茅山.OntheLowerPleistoceneYajishanFo...  相似文献   
7.
茅山山脉东麓的砾岩层位和时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茅山东麓砾岩层的实地研究,以5条剖面的岩性、产状和生物等特征为依据,将砾岩分为三类,并分别论述其层位时代。提出了与前人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溧阳地震与茅山地震地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介绍近20年来研究溧阳地震和茅山地震地质取得的主要进展;(1)对茅山构造一茅山山脉成因的新见解;(2)建立和完善了茅山地区新生代岩石地层层序;(3)发现了新生代玄武岩中含幔源包体并对其进行系统研究;(4)对茅东断裂带几何学、运动学、分段性提出了新认识,(5)对茅东东断裂带构造应力场及其力源,在不同时段和不同空间新的探讨.(6)对溧阳两次地震成因及其互相关系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9.
连云港地区软土为碱性环境下沉积的非均质海积软土,软土抗剪强度具有固有各向异性。采用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切(UU)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UTC)试验、快剪试验和原位十字板剪切(FVT)试验4种方法,对连云港地区软土的不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体水平剪切面强度最低,竖直面抗剪强度最高;土体制样采用垂直方向的切取试样方式时,土体强度最高。根据三轴UU试验得出的黏聚强度和内摩擦角基于土体单元极限平衡理论恢复了土体剪切破坏时的应力状态,计算出土体实际抗剪强度。三轴UU试验得出的抗剪强度平均值约为13.13 kPa,试样破裂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在45.1°~45.7°区间最为集中。UTC试验测得的土体平均抗剪强度近似等于三轴UU试验测得的平均抗剪强度。FVT试验测得软土抗剪强度平均值为19.72 kPa,与三轴UU试验和UTC试验得出的抗剪强度平均值相比高了约6.60 kPa,这种现象与室内试验试样的机械扰动、土体应力状态改变和剪切面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0.
江阴南部地面沉降及地裂缝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阴南部地区在构造上呈现"两隆一凹"的格局,南、北边缘为基岩隆起带,中心为第四系松散沉积平原,受基底起伏及古河道的控制,土层厚度、岩性、结构及水文地质特征差异较大。由于长期超量开采第Ⅱ承压水,不仅形成了区域水位降落漏斗,也形成了地面沉降漏斗,最大水位漏斗中心水位埋深约75m,沉降漏斗中心最大沉降量达1 300mm以上。并在长泾、河塘、祝塘等地由于差异沉降形成三处地裂缝,这些裂缝具有相似的发育特征,即在主裂缝处形成陡坎,陡坎高约10~30cm,主裂缝的NW侧则相对下错并形成宽约20~60m的凹陷带,带中发育有规模较小的次级裂缝。基底隆起及其所控制的第四系松散层厚度及结构差异是地裂缝发育的空间乃至时间特征的基础,是控制因素;深层地下水的长期超量开采所导致的地层压缩或固结是地裂缝形成的主导因素,地裂缝正是基岩隆起带地层差异压缩所形成的差异地面沉降的结果。据估算,其发育深度可达基岩隆起的最浅处,并实际上已发展成为小断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