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3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苏丹M盆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母质的沉积环境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苏丹M盆地萨加隆起带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探讨了生成原油的烃源岩的母质的沉积环境。该带原油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正常原油,另一种是生物降解油。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正常原油具有较高的饱和烃含量,生物降解原油饱和烃含量低,非烃含量高;碳同位素表明为典型的湖相Ⅰ—Ⅱ有机质生成的原油:原油饱和烃具有较低的异戊二稀烃,Pr/Ph一般在1.5左右,表现为弱的姥鲛烷优势,具有较完整的重排甾烷和新藿烷系列,γ蜡烷含量较低;重排甾烷含量高,C27、C28、C29甾烷呈“V”字型分布,具有较丰富的4—甲基甾烷。原油地球化学指标显示主要的烃源岩为弱氧化—弱还原、淡水—微咸水的沉积环境,有机质为水生生物和细菌改造的陆源有机质的混合输入,为一种以生油为主生气较少的母质类型。  相似文献   
2.
苏丹M盆地萨加隆起储层包裹体特征与地热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苏丹M盆地的油气包裹体与盐水包裹体的系统研究发现该区以石英包裹体为主,长石包裹体较少。由于成岩作用较弱,石英次生加大边不发育,原生包裹体少见,工业油流井以油气包裹体为主,含量大于70%,盐水包裹体小于30%。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和盐度研究表明,该盆地有3次大规模的流体运动,两次与油气运聚有关,一次可能与深部热流体运动有关。经过石英次生加大边原生包裹体均一浊对该盆地古地温进行恢复发现在白垩系末古地温梯度为3.0C/100m,与现今地温梯度2.6C/100m相比略高,白垩纪后该盆地逐渐变冷。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东濮凹陷桥口构造Q27井和Q55井原油、油砂抽提物和油气包裹体族组成和分子地球化学对比.可以发现:(1)油砂抽提物由于含蜡量高,非烃、沥青质含量低,其饱和烃、芳烃含量甚至比原油高,非烃、沥青质含量甚至比原油低;(2)Q27原油样与从同一井段内采取的油砂抽提物甾、萜烷分布特征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表明采油井段的原油地球化学组成是不均一的;(3)两口井的油气包裹体甾、萜烷分子指标,包括油源指标和成熟度指标,与油砂抽提物和原油也均有明显的差异,表明在油气注入过程中原油的油源和成熟度是不断变化的。尽管该地区的原油均来自沙三段,但在不同时间注入的原油可能来自不同“亚层”或“不同分布区域”的沙三段烃源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