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8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163篇
测绘学   211篇
大气科学   149篇
地球物理   86篇
地质学   352篇
海洋学   110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96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8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4篇
  1959年   3篇
  1954年   2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西藏驱龙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地质、蚀变与成矿   总被引:54,自引:17,他引:37  
驱龙超大型矿床是一个产于后碰撞伸展环境下、与大洋俯冲无关的新型斑岩铜矿。文章通过对驱龙铜矿床地质、蚀变与矿化的详细研究,建立了驱龙中新世岩浆演化序列,初步查明了岩浆浅成侵位的构造控制要素,厘定了主要的围岩蚀变类型及空间展布规律,查明了引起各期蚀变事件的地质记录及矿化的空间分布规律,并探讨了成矿物质沉淀的机制,初步建立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型。研究表明,驱龙铜矿中新世斑岩是闪长质深部岩浆房不断演化的产物,花岗闪长岩中新发现的、结晶时间为22.2Ma左右的闪长质包体可近似代表深部岩浆房组分,依次产出的花岗闪长岩、呈岩株或岩枝产出的P斑岩、X斑岩及最晚期的闪长玢岩(15.7±0.2)Ma,均为深部岩浆房连续演化的产物,岩浆持续6Ma左右。岩浆演化过程中角闪石、斜长石不断的结晶分异,导致了岩石常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组成的规律性变化,斑岩埃达克质的特征也因岩浆演化过程中角闪石等矿物的不断结晶分异而引起。X斑岩中锆石的Hf同位素特征表明,岩石可能形成于新生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大面积产出的花岗闪长岩为驱龙铜矿最主要的含矿围岩,容纳了驱龙矿床70%以上的矿体,主要由斜长石、钾长石和石英组成,具花岗结构-似斑状结构,近EW向产出,其浅成就位可能受背斜控制,其后的各期斑岩均沿该侵位中心上侵,而冈底斯地壳中新世的快速抬升与剥蚀是导致含矿斑岩浅成侵位的根本原因;矿区内的SN向裂隙带既不控岩,也不控矿。浅成侵位的斑岩及深部岩浆房均发生了流体出溶。发生了大量流体出溶的深部岩浆房,是矿区早期蚀变流体的主要来源,显微晶洞构造及单向固结结构(UST)是流体出溶的地质记录。蚀变主要有3种类型,分别为早期的钾硅酸盐化、青磐岩化以及晚期的长石分解。钾硅酸盐化可分为2个阶段,即蚀变矿物以次生钾长石为主的早期钾硅酸盐化和以次生黑云母为主的晚期钾硅酸盐化。青磐岩化因产出的岩石类型不同,蚀变矿物组合具有明显差异性:产于叶巴组地层中的青磐岩化相对较强,蚀变矿物以绿帘石为主;产于花岗闪长岩中的青磐岩化相对较弱,蚀变矿物以绿泥石为主。晚期长石分解蚀变以破坏长石类矿物为特征,蚀变矿物主要为绢云母-绿泥石-粘土等。石英和硬石膏贯穿于上述各种蚀变中。空间上,钾硅酸盐化位于斑岩体及其周围地区,青磐岩化位于钾硅酸岩化外侧。后期形成的长石分解蚀变强烈叠加了早期钾硅酸盐化,介于钾硅酸盐化带与青磐岩化带之间。与早期钾长石化有关的脉体主要为不规则石英-钾长石脉,与晚期黑云母化有关的脉体主要为不规则至板状的石英-硬石膏脉、黑云母脉,与青磐岩化有关的脉体主要为板状的绿帘石-石英脉,与晚期长石分解蚀变有关的脉体主要为板状黄铜矿-黄铁矿脉及黄铁矿脉;在早期钾硅酸盐蚀变与晚期长石分解蚀变转换阶段,发育一组板状的石英-硫化物脉。早期不规则的脉体形成于斑岩结晶早期、矿区裂隙小规模发育阶段;晚期的板状脉体形成于斑岩弱固结或固结之后、矿区大规模连通裂隙发育阶段。驱龙矿区的铜矿化分布较为均一,主体产于花岗闪长岩中,其中,铜矿化主体形成于黑云母化蚀变阶段,转变阶段及长石分解阶段也有大量铜的形成;钼主要形成于转换阶段,长石分解蚀变阶段也有产出。黑云母化阶段,铜的沉淀与角闪石黑云母化、斜长石钾长石化过程中Ca2 的大量释放有关;转换阶段,铜钼矿化可能与压力和(或)温度骤降有关;晚期铜矿化与长石矿化蚀变阶段,斜长石绿泥石化、黑云母绿帘石化过程中Ca2 及Fe2 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3.
对安徽官山两个含镁量不同的坡缕石进行了粉末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其中富镁者为正交晶系、贫镁者为单斜晶系矿物,细化了判别坡缕石晶系的X射线粉末衍射标志。在排除石英和蒙脱石或伊利石的影响后,若图谱中出现d值为0.446 nm和0.428 nm的衍射线,则可认为在该凹凸棒粘土中含有正交晶系坡缕石。晶胞参数计算结果亦表明富镁坡缕石为一正交晶系坡缕石,贫镁坡缕石为一单斜晶系坡缕石。  相似文献   
4.
5.
根据大亚湾核电站运转前和运转后对大鹏澳海区春、夏、秋、冬4季的现场调查,通过测定pH和碱度计算了大鹏澳海区二氧化碳体系各组分浓度,并比较了核电站运转前和运转后的差别.对核电站运转前和运转后∑CO2, HCO3-,CO23-和CO2与水温、盐度以及与DO和Chl a的相互关系作了讨论和比较.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我国第二次南极考察时,对麦克斯威尔湾中的长城湾进行水深测量的概况,编制1:5000《南极长城湾及附近水深图》和1:2.5万《麦克斯威尔湾及附近》海图的方法,并对麦克斯威尔湾海底地形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坛紫菜中藻胆蛋白的性质与化学组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坛紫菜(于1988年采自青岛太平角海区人工养殖筏上)的水溶性色素粗提物经过硫酸铵沉淀和羟基磷灰石(HA)柱层析后,分离出藻蓝蛋白(RPC)、藻红蛋白(RPE)和变藻蓝蛋白(APC)。在中性介质中,其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但在酸性(pH=3)或碱性(pH=12)介质中,吸收光谱较在中性介质中有明显改变,原有的荧光性质也消失。RPC和APC只分离到一种聚集体,但RPE有两种不同的聚集体。用SephadexG—100凝胶过滤方法测量藻胆蛋白的分子量分别为:RPC117000,APC112000,小分子RPE38000,大分子RPE232000。对三种藻胆蛋白的氨基酸分析的结果表明,三种藻胆蛋白中都是酸性氨基酸的含量大于碱性氨基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不同生长期坛紫菜中藻胆蛋白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洪峰 《海洋与湖沼》1993,24(6):645-648
于1990年9-12月在青岛海区人工养殖筏采集坛紫菜,提取混合藻胆蛋白,第其经羟基磷灰石柱层析,分离出R-藻红蛋白(RPE)、R-藻蓝蛋白(RPC)和变藻蓝蛋白(APC)。测定了3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北移坛紫菜中各藻胆蛋白的含量,并与南方坛紫菜做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坛紫菜生长初期和盛期藻胆蛋白含量较高;到末期大幅度降低,降低的幅度为RPE〉RPC〉APC。各种藻胆蛋白的光谱特性不随藻体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长江口拦门沙地区的泥沙运动规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依据1988年7月和12月水文观测资料,通过流,盐,沙的综合分析,认识到长江口拦门沙地区的泥沙运动有与河口其他地区不同的特点,泥沙输移在水平面上和垂直面上存在着多种循环,潮流和盐水截留大量泥沙积聚的拦门沙地区,河口在盐淡水交锋地带,除了涨,落急时段外,发现在转流时期泥沙也可能产生再悬浮,从而形成一个潮周期中出现3次或4次再悬浮的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不同生长期坛紫菜多糖中组分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1990-1991年,运用^13C-NMR和化学分析方法研究南方产和移植北方养殖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坛紫菜多糖的组分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藻体生长发育,坛紫菜琼胶中3,6-内醚-L-半乳糖和6-OCH3-D-半乳糖的含量逐渐增加,而硫酸基的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规律;北移坛紫菜琼胶中3,6-内醚-L-半乳糖的含量高于南方坛紫菜,而硫酸基和6-OCH3-D-半乳糖的含量低于南方坛紫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