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10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前言澳大利亚的元古代的主要贱金属矿床(布罗肯希尔、芒特艾萨、麦克阿瑟河矿床)都是根据地表露头发现的。布罗肯希尔矿床是1883年发现的,其地表露头长大于一公里,宽3—40米的富锰铁帽,铁帽中的少量矿物有白铅矿,银的卤化物,磷氯铅矿和少量方铅矿,锌几乎全都淋失了。芒特艾萨矿床是1923年首次发现。含铅—银矿体的直接围岩为黄铁矿化页岩。在地表氧化后成为厚达3米的碧玉或硅化页岩角砾岩,从氧化带开采出的主要矿物为白铅矿和磷氯铅矿,氧化带厚约60米。1947年又在芒特艾萨北20公里的希尔顿区根据出露的铁  相似文献   
2.
3.
提敏斯地区金矿床和两个主要层控富碳酸盐岩段在空间与时间上密切共生,且与石英—长石斑岩有关。主要矿化类型为火山同生成因和变质成因两种。火山同生矿体包括层状石英一铁白云石“脉”、黄铁矿化碳酸盐岩、燧石—碳酸盐—凝灰岩及与火山口有关的后成角砾岩和细脉带中的矿体。变质矿体由产于各期区域变形和变质作用阶段发育的膨胀带中的石英—碳酸盐裂隙充填物组成,根据其特征划分为后生的。有证据表明,海底长英质火山作用及喷气热液活动阶段,在洋底及火山口地区,发生了金的初始同生富集作用,以后金又在区域变形,绿片岩相变质阶段进一步富集到石英—碳酸盐网脉中。太古代火山岩区的碳酸盐岩层尽管很薄(几百米),仍可代表能使金搬运和富集的,强烈热液活动期,这类“矿脉”可用以帮助找寻具有经济价值矿化的古火山口和有利构造带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本文的目的是讨论脉状金矿床的一般地质特征,并提出了火山-变质成因假说,同时为检验该火山成因假说的适用性和改进对矿床成因的认识,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前言 1959年秋至1960年春,芬兰东部当地农民相继发现了一些矿石标本并送给矿业公司的勘探部门,这导致六十年代初期一系列地质勘探和物理探矿工作的开展,结果绍木索米绿岩带中发现两个仅具次经济价值的Ni-Cu矿床,即海尔塔哈秋矿床(Hietaharju-下简称海矿床)和彼拉-耶后矿床(peura-aho—下简称彼矿床)。两矿床的矿石储量和品位分别为23.8万吨(Ni—O.86%,Cu-0.43%,Co—O.05%)和26万吨(Ni—O.58%,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