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7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饱和粘性土的渗透固结特性及其微观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太沙基—维固结理论的一条重要假设是孔隙水压力消散过程中,土体的压缩系数(a_v),渗透系数(K)均不变。对于饱水粘性土尤其对淤泥,这种假设并不成立。笔者设计了K_o固结仪对饱水粘性土进行了试验,得出了渗透固结过程中土体的孔隙比(e),a_v,K及受其控制的固结系数(C_v)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其它试验资料对饱水粘性土渗透固结的微观机理进行了探讨,最后对有效应力原理提出了新的看法,以便今后建立更符合实际的一维固结模型。  相似文献   
2.
沈孝宇 《地球科学》2005,30(4):493-497
对饱水软粘土的预压排水主固结研究应从其排水的本质出发, 即从软土在预压过程的含水量变化上研究主固结量的变化规律, 利用土的基本性质指标导出主固结比基本公式及主固结量(沉降量)、绝对主固结量、绝对固结度等理论计算方法.与传统的算法不一样的地方是这些算法与预压荷载(即固结应力) 无关系, 直接计算出主固结的效果及评价预压排水固结地基处理卸载的可行性.利用上述基本公式亦可导出剩余主固结量、主固结速率等计算式.通过实例的分析, 证明上述理论方法与观测的数据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3.
城市工程地质条件定量化研究是工程地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研究成果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和准确、可靠、实用等特点,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 所谓工程地质条件,就是指地质环境中和工程建筑有关的各种因素及其结构、性质、运动和相互作用,包括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特征、岩土工程特性、水文地质和动力地质作用等方面的内容。在分析中,可将它们看作一个理想统一的体系——工程地质体系,这个体系中各种因素相互作用,构成了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沈孝宇  初振环 《地球科学》2009,34(5):861-869
论文的前文(饱水粘性土主固结理论) 已从理论上导出粘性土“主固结比(η) ”、“极限主固结量(Sη) ”及其主固结度Uη的计算方法, 它们取决于粘性土的初始含水量和液限(Wt、WL) 而与固结应力p无关.作为前文的续篇, 主要是探求一维主固结过程含水量和时间(t) 的变化关系(Wt=f(t, z)).根据一维固结物理模型及假设条件建立的含水量为因变量的主固结二阶偏微分方程并通过特定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利用分离变量法和三角函数正交原理解得主固结过程含水量和时间的关系式, 并获得主固结系数Θ及其时间因数Δ的新表达式, 它们在形式上与太沙基固结方程相似, 但实质内容上不一致, 前者是探索粘性土含水量变化, 后者是超静孔压u的变化, 利用新的一维主固结方程进一步导出主固结量(St), 平均主固结度(Ut) 及主固结剩余量(ΔS) 等新一组表达式, 利用工程实际数据分别计算表明新的主固结系数Θ所含的相关物理量除含水量外, 其他的物理量如渗透系数(K), 超静孔压水头高度(h1), 粘性土比重(Gs) 等都不具实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虹吸比重瓶” 测定粘性土粒度成份的方法,是我院已故副教授张忠胤于1959年,将移液管法测定粘性土粘度成份的原理,与比重瓶蒸馏水法测定土粒比重的原理相结合,创立了本法的原理与方法。我们在原有基础上作了改进设计。文中叙述了该法的原理和优点,通过17组试样的对比试验资料,用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论证了该法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6.
1982年11月在湖北省孝感地区召开了“全国环境工程地质学术座谈会”,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组织召开的,它是近几年来第一次云集国内工程地质教学、科研,生产单位的专家、教授、学者的一次盛会。主要是共同探讨环境工程地质学的概念、学科范畴、发展方向和当前开展环境工程地质工作的重点和建议。无疑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国环境工程地质学已经破土萌芽,而且必将随着“四化”建设的进展茁壮成长。会议涉及的学  相似文献   
7.
郑州地区西南部丘陵岗地的黄土是豫西广泛分布的风成黄土向东延伸的部份,它出露的高程从海拔200米向东北方向逐渐降到海拔120米,而后相变过渡到同时代的其它成因类型的松散沉积物。它消失的界限大体上和华北大平原全新世冲积层分布界限一致,因此可以认为本区黄土隶属我国大面积连续分布的风成黄土的东南边缘(图1)。考察这一地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