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4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 双王大型金矿床,以其独特的矿床类型和理想的选冶效果,已被国内金矿地质工作者和有关方面所关注。撰写此短文,以供讨论和交流,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1 地质概况 陕西省太白县双王金矿,地处秦岭南麓。大地构造位置处于秦岭褶皱系南秦岭海西-印支褶皱带的凤县-镇安褶皱束西段,商县-丹凤深断裂和凤镇-山阳(深)断裂从矿区以北的上、下白云(镇)附近通过(图1)。  相似文献   
2.
断续横亘于陕西境内凤县—山阳—商南一线的富钠岩石,其大地构造位置赋存于秦岭褶皱系中段的礼县—柞水华力西褶皱带及南秦岭印支褶皱带凤县—镇安褶皱柬内。它们呈近东西带状,大致沿凤镇—山阳(深)大断裂两侧的中、上泥盆统(部分为中石炭统)内断续分布(图1)。  相似文献   
3.
试论双王金矿的矿化特征和成矿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沿山阳—凤县深断裂及其两侧分布的中、上泥盆统地层中的钠长角砾岩带(体),断续长达400余公里。属构造成因,其中双王角砾岩体的形成有隐爆作用叠加。与钠长角砾岩体相伴或作为其角砾的富钠岩石,系热液渗透交代成因的钠长岩,其中毛发状金红石的多寡和不同方向的排列,较清晰地显示了原岩的残留组构 S_0、S_1和 S_2。根据双王钠长角砾岩主要胶结物成分—含铁白云石及少量钠长石,石英的氢、氧、碳稳定同位素组成的测定结果以及微量矿物、元素的特征,热液来源于地壳深部,且很可能是碳酸岩岩浆热液。双王金矿属“构造—隐爆钠长角砾岩型岩浆热液金矿床”,可简称为“双王式”金矿。其成矿模式可概括为:南、北古板块的对接和挤压,形成本区的海西—印支褶皱带的紧密线状褶皱和纵向压(扭)性断裂。随后,由于华夏构造的波及,挤压变更为东西向,致使原压扭性断裂向张性转化,形成交代钠长岩—碎裂交代钠长岩—钠长角砾岩。地壳深部富钠、二氧化碳和金的气液流体上涌并胶结了上述角砾岩,形成金矿体。南侧的西坝中酸性复式岩体与金成矿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4.
简论双王金矿地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昭祥 《贵金属地质》1992,1(2):169-173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