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3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浑江上游的纳缪尔期沉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武仁 《地层学杂志》1992,16(1):31-40
<正> 杨敬之等(1962)指出:“本溪群标准地点本溪在Eostaffella subsolana带之下,很可能有纳缪尔期沉积”,最近在浑江上游证实这一推测。近年来在浑江上游咋子矿区和六道江等地的钻孔揭露出本区的“本溪群”最大厚度为224m。一般有7—8层灰岩,在含Eostaffella subsolana灰岩之下还有2—3层,在含(竹蜓)灰岩层之下采到很多植物化石,多是欧洲维斯发期早期分子,也有一些是欧洲纳缪尔期分子。浑江上游的“本溪群”可分为:上部由灰岩、泥岩、粉砂岩及灰白色砂岩构成,富含(竹蜓)、腕足化石;下部多为灰绿色砂岩、粉砂岩、黑色泥岩及紫色花斑状铝土质岩、含网羊齿和脉羊齿为主植物化石,往往有2—3层灰岩;底部为灰色砂岩、黑灰色泥岩和铝土质岩,含纳缪尔期植物化石。  相似文献   
2.
吉林浑江煤田小营子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小营子组发育在吉林省浑江煤田东段的松树镇向斜盆地中,分布在小营子、横道河、大安、马鹿沟一带(图1),1961年吉林煤田地质勘探公司219队根据勘探成果,并依据Cladophlebis of nebbensis,Czekanowkia rigida等少量植物化石,认为是早—中侏罗世地层。1965年姜香轩等对小营子组做了进一步研究,将小营子组划分为两段,下段为砂砾  相似文献   
3.
松花江上游的中侏罗统,发育在抚松县境内的五里庄、马鹿沟、东岗、漫江等地(图1)。上部为酸性火山碎屑含煤建造,中部为中基性火山熔岩建造,下部为中基性火山碎屑含煤建造。不整合在前中生界之上。这套火山岩地层富含植物化石竟多达48个属种,属于Coniopteris-Phoenicopsis植物群晚期组合[1]。由于过去研究较差,长期以来把上部酸性火山碎屑含煤建造、误认为是晚侏罗世四道沟组火山岩,下部中基性火山碎屑含煤建造则被误认为是早侏罗世小营子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