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8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58年   5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西部部分地区1∶5万地形图数据尚未完成,给区域和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极大不便。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遥感技术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高分辨率影像获取能力的提高为大比例尺地物特征的提取提供了数据可能。本文采用SPOT5遥感影像,以1∶5万地形图图式标准为依据,进行青藏高原其香错地区地物判读,结果表明SPOT5能基本满足1∶5万地形图制图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判读结果,可采用多时相、多分辨率影像进行1∶5万地形图地物判读。  相似文献   
2.
县域农业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以北京市密云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景观生态学属宏观尺度生态空间研究范畴 ,其理论核心集中表现为空间异质性和生态整体性。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是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指导 ,进行景观尺度地域生态规划 ,并提出相应的规划与设计方案。该文以景观生态规划的设计原则与方法为指导 ,进行密云县农业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 ,最终目的是设计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县域农业生态景观体系  相似文献   
3.
4.
5.
有效地发揮現有生产矿山的生产能力,延長生产年限,对整个冶金工业生产水平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实现这一目的的物質基础,就需要保有足够的矿产资源。几年來冶金工业部的地質勘探部門除了在国家的統一计划按排下,有重点的开展了部份新区地質勘探工作外,大部份力量均用于加强现有生产矿山及其外圍的找矿和勘探。以第一个五年計划为例,用于生产矿山的投资約佔冶金部地質勘探投資的52%;以70%的勘  相似文献   
6.
坑道探矿是地質勘探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仅能够正確地查明矿体的产狀、規模及質量变化情況,同时还有可能为今后生产所利用。在有色金屬、稀有金屬矿床,特別是在第三、四勘探类型矿床的勘探中,坑道探矿的作用尤为显著。但是坑探并不是地質勘探的唯一手段,它與其他勘探手段相比較,也還有其缺点。这就是一般掘进速度慢,技术設备复杂,掘进成本高。故在設計坑探中,除了根据不同矿床特性的地質要求加以适当地运用外,还必須注意施工技术上的可能性号經济上的合理性,这是采用坑探做为勘探手段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回顧在第一个五年計划期間,冶金工业部的地質勘探部門共投入了100余万公尺的坑探工程量,其中絕大  相似文献   
7.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dex that represents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ecosystem.NPP can be simulated by dynamic global vegetation models(DGVM),which are designed to represent vegetation dynamics relative to environmental change.This study simulated the NPP of China's ecosystems based on the DGVM Integrated Biosphere Simulator(IBIS) with data on climate,soil,and topography.The applicability of IBIS in the NPP simulation of China's terrestrial ecosystems was verified first.Comparison with other relevant studies indicates that the range and mean value of simulations are generally within the limits of observations;the overall pattern and total annual NPP are close to the simulations conducted with other models.The simulations are also close to the NPP estimations based on remote sensing.Validation proved that IBIS can be utilized in the large-scale simulation of NPP in China's natural ecosystem.We then simulated NPP with climate change data from 1961 to 2005,when warming was particularly striking.The following are the results of the simulation.(1) Total NPP varied from 3.61 GtC/yr to 4.24 GtC/yr in the past 45 years and exhibited minimal significant linear increase or decrease.(2)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increase or decrease in NPP were large but exhibited an insignificant overall linear trend.NPP declined in most parts of eastern and central China,especially in the Loess Plateau.(3) Similar to the fluctuation law of annual NPP,seasonal NPP also displayed an insignificant increase or decrease;the trend line was within the general level.(4)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seasonal NPP changes were large.NPP declined in spring,summer,and autumn in the Loess Plateau but increased in most parts of the Tibetan Plateau.  相似文献   
8.
1980s-2010s内蒙古草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戴尔阜  翟瑞雪  葛全胜  吴秀芹 《地理学报》2014,69(11):1651-1660
以我国内蒙古草原为研究区域,结合1982-1988年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以及2011-2012年实地考察数据,构建了基于遥感数据和土壤数据的区域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方法,对研究区1980s和2010s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1980s、2010s内蒙古草地表层土壤 (0~20 cm) 有机碳储量分别为2.05 Pg C、2.17 Pg C,土壤有机碳密度约为3.48 kg C·m-2、3.69 kg C·m-2,其空间分布上呈现从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逐渐降低的特征;(2) 1982-2012年间,内蒙古草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略有增加,但增加幅度较小,其中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增加,荒漠草原则表现为减少。研究结果将为研究区因地制宜地采取固碳措施,实现草地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台风强度等级与可能灾害损失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洁  戴尔阜  吴绍洪  潘韬 《地理研究》2013,32(2):266-274
台风灾害给中国沿海地区造成了严重损失,进行台风风险评估将为台风灾害有效规避提供科学依据,探讨台风强度等级和灾害损失之间的关系是台风风险定量评估的基础。利用1954-2008年间登陆中国东南沿海的174场成灾台风路径数据和对应的灾情记录数据,对台风强度等级和承灾体(农作物、人口、房屋和社会经济)的8项指标的损失数量关系进行分析,并对台风强度等级与各项损失率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得出各项灾损指标的损失率曲线。基于台风强度等级划分标准和损失率曲线,建立了适合于我国的四个强度等级的台风灾害损失标准划分方案:微度、轻度、中度和重度,对应的损失率用承灾体的社会经济指标来表征。研究表明:当台风强度等级达到第4等级时,灾害造成的损失率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本文构建的台风灾害损失标准可为进一步定量评估承灾体脆弱性及损失风险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过去30年气候变化对黄河源区水源涵养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河源区高寒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基于改进的LPJ动态植被模型,模拟研究1981-2010年中国黄河源区水源涵养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进一步探讨气候要素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0年来黄河源区水源涵养量整体略呈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1.15 mm/a,区域差异特征体现为大部分地区以减少趋势为主,特别是黄河源区东南部。过去30年黄河源区降水量以及大气水分需求能力的变化是影响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增减的主要气候因素。随着干湿条件不同,两者影响程度各异,降水减少和潜在蒸散增加共同导致黄河源区东南部半湿润地区水源涵养量减少,而降水增加则是北部半干旱地区水源涵养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