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地质学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通过与世界著名硫化铜镍矿床百分之百硫化物中铂族元素和金的配分模式的对比,认为金川矿床以Pt、Pd、Au含量高和Ru、Rh亏损以及铂族元素配分曲线斜率陡倾为特征。同时用因子分析方法探讨了金川矿床铂族元素和金的赋存规律,并将其中赋存的铂族元素矿体按成因分为两类:一类是受岩浆期硫化物熔体控制的矿体,另一类是受气液交代作用控制的矿体。它们在元素组合、铂族元素配分模式图上均有明显的差异。此外还讨论了铂族元素和金的地球化学行为,在上地幔硫化物熔融期间,Pt、Pd、Au趋向于液体,Os、Jr、Ru、Rh趋向于固溶体,这是它们富集或亏损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2.
金川岩体稀土元素特征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前言矿床的开发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但直到16世纪中叶,才提出有关矿床成因的某些观点。一百年后,Descartes(1644)认为矿床物质来自地球深部,这成为后来铜、镍来自地幔的始祖。 19世纪中期,法国著名地质学家Elie de Beaumont(1847)认识到镁铁、超镁铁岩中铬、镍、铂等矿床的分结现象。1893年发现了萨德伯里铜镍矿床。此后人们普遍重视镁铁超镁铁岩有关铜镍硫化物矿床的研究。20世纪初,(1929)提出硫化铜镍矿床的  相似文献   
4.
铂(族)矿研究的历史及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以来,铂(族)矿的研究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世界范围掀起一股铂(族)矿研究热。我国铂(族)矿研究起步较晚,因此,更有必要对此问题予以讨论。简单回顾铂(族)矿的研究可划分为以下3个阶段。 1.1 显微镜研究阶段关于铂(族)矿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在W.Nicol(1768—1851)和H.C.Sorby(1826—1908)发明了显微镜并在镜下可以观察薄片之后,就进入罗森布什(1836—  相似文献   
5.
作者首次于金川含铜镍超基性岩体中发现了岩浆包裹体。本文系统研究了岩浆包裹体特征,阐述了包裹体中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铬尖晶石等晶相子矿物的化学成分以及F_2、Cl_2,CH_4、H_2S、H_2O、SO_2、CO_2等气相挥发组份。测温结果表明,原生岩浆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介于950—1100℃。各造岩矿物中原生岩浆包裹体的发现,证明金川岩体为岩浆成因。包裹体中不混熔现象的发现,证明各类岩石和矿体是铁质超基性含矿熔浆在液态就地分熔成不同成分的熔体,并在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结晶而成。这些研究对认识成岩成矿的物化条件和成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关于镁铁—超镁铁岩及有关铜镍硫化物矿床的研究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在总结前人资料的基础上试图对这一问题作一简单评述。一、研究史的简单回顾与铜镍硫化物矿床有关的镁铁—超镁铁岩的研究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本世纪30年代以前):奠基阶段。这一阶段对镁铁—超镁铁岩的研究,最早可追索到18世纪。对玄武岩曾有过详细观察和研究的首先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与世界著名硫化铜镍矿床百分之百硫化物中铂族元素和金的配分模式的对比,认为金川矿床以Pt、Pd、Au含量高和Ru、Rh亏损以及铂族元素配分曲线斜率陡倾为特征。同时用因子分析方法探讨了金川矿床铂族元素和金的赋存规律,并将其中赋存的铂族元素矿体按成因分为两类:一类是受岩浆期硫化物熔体控制的矿体,另一类是受气液交代作用控制的矿体。它们在元素组合、铂族元素配分模式图上均有明显的差异。此外还讨论了铂族元素和金的地球化学行为,在上地幔硫化物熔融期间,Pt、Pd、Au趋向于液体,Os、Jr、Ru、Rh趋向于固溶体,这是它们富集或亏损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