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6篇
自然地理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晓俊 《地下水》2008,30(5):108-109
通过对2003年度的小灌区作物旱情资料分析,作物旱情不仅与作物生长期的气象要素有关,而且与作物的田间管理(主要指灌水)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通过综合分析对作物生长有影响的自然与人为因素,才能对作物旱情作出全面、合理的评价,减少旱情对作物的影响,保证粮食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2.
地中蒸渗计水分运移机理及其监测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柱  杨晓俊  杜琦 《水文》2003,23(5):10-12,37
对地中蒸渗计与自然潜水水分运移机理存在的差异及误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中蒸渗计与自然潜水在水位动态、水分存储、水分运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使得利用地中蒸渗计监测的潜水蒸发量、降雨入渗补给量与自然潜水的实际情况产生了一定的误差,这种误差随着潜水埋深的变化而变化,潜水埋深越浅,误差越大,潜水埋深越深,误差越小。特别对于潜水埋深小于1.5m的地中蒸渗计,使用其资料时一定要作适当的技术处理,如果直接引用,将会给计算成果带来较大的误差。  相似文献   
3.
通过收集整理西安主城区内的街巷地名,运用布迪厄符号权利理论和核密度估计法的空间平滑法,从空间可视化与量化角度分析西安街巷地名时空演变过程中地名景观命名的变化规律及区域差异,揭示时代演进中不同主体对地名赋予不同的政治立场,认为地名景观意义的演变是各方协商和博弈的结果。研究发现地名分布上呈现新城区政治性较为鲜明,碑林区、雁塔区、莲湖区较商业性,灞桥区和未央区主要以自然类景观为主的差异性。不同时期的街道地名景观意义表述了其符号生产者的政治空间,地名空间在日常生活下统治阶层与民众博弈呈现"官用"和"民用"相互竞争的态势。  相似文献   
4.
杨晓俊  方传珊  王益益 《地理研究》2019,38(6):1378-1388
传统村落作为活的文化遗产,承载了大量历史记忆,是地域文化景观基因识别与模型构建研究的重要切入点。以陕西省7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例,基于景观基因理论建立陕西省传统村落景观基因识别体系,识别出陕西省传统村落景观基因特征;运用类型学原理和N级编码理论对景观基因进行编码,构建陕西省传统村落景观基因信息链并生成基因谱系;借鉴生物学中“胞-链-形”DNA碱基序列模型,提取出环境基因、建筑基因、农耕文化基因和宗族文化基因四个公共基因作为景观基因元(胞),以村内道路系统作为基因链,构建传统村落景观基因DNA模型与自动识别模型,以此对传统村落的区位、类型、特征和文化基因进行自动识别。为传统村落景观基因信息有效传承与存储,以及乡村建设动态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5.
陈建锋  杨晓俊 《地下水》2007,29(1):3-4,27
根据太谷均衡实验站人工模拟降雨实验资料及收集的资料,初步分析降雨产流的全过程,对包气带土壤水分运动特征、降雨入渗的规律、径流形成的条件及降雨径流诸要素平衡,作了概略性的阐述,对降雨产流机制做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用人工降雨揭示降雨产流特征和降雨入渗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晓俊 《地下水》2007,29(2):18-20,31
通过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不同雨强、不同土壤剖面含水状态下降雨产流特征和降雨入渗过程,为进一步研究降雨-径流规律和平原区的水分循环规律奠定基础,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季节性冻融期地表处理条件下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俊 《地下水》2009,31(4):12-14
通过试验资料,分析了不同地表条件下季节性冻融期土壤水分动态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深耕休闲裸地相比,土壤含水率变化特征有所不同。对于考虑的任意一种处理,上层土壤水分变化幅度都大于下层,变幅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但含水率保持相对稳定的起始深度有所不同;除草地未出现明显的含水率高值(或低值)区及秸秆覆盖地块仅出现含水率高值区外,其余各处理地块均有明显的含水率高、低值区分布,但在出现时间上因地表条件的不同而异。含水率高值区的分布与冻层发育位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渗透原理的农民工城市空间融入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2015~2016年对西安市区农民工调查和访谈的1 200份问卷为基础,结合渗透原理,借助数理统计方法,构建城市空间网络节点模型,分析城市融入动态变化规律。研究得出:①农民工城市空间融入具有渗透和排斥规律,其影响因素涉及软差异实力与硬差异实力在城市空间网络节点上渗透力与排斥力相互作用;②该综合作用的阈值决定农民工在城市空间网络节点上的迁移与逗留时间;③理论数据仿真测试表明基于同心圆理论的城市空间网络节点模型(Logistic)符合农民工城市融入动态位移特征,对城市空间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降雨产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晓俊 《地下水》2007,29(5):50-51,113
利用太谷均衡实验站模拟池人工降雨实测资料,分析降雨强度、降雨历时、土壤湿度、地面覆盖、植物截留、填洼、雨期蒸发等因素对产流的影响,为平原区降雨-产流规律的研究和模拟计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乡村复兴的根本在于乡村社会、政治、文化的复兴。而当今社会变化发展的大环境中,中国乡村文化衰落问题日益凸显。通过回顾祭祖文化与地方情感的相关文献,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陕西韩城党家村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分析法和访谈法对乡村、祭祖文化和地方情感之间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祭祖文化是乡村文化的核心体现,且祭祖公共空间随着经济市场化发展在逐渐消失;祭祖行为主体由集体到个人;仪式由繁到简,其本质揭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衰败及地方情感依恋的减弱。最后对祭祖情感变迁3个层面的原因分析梳理,提出了祭祖文化地方情感回归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