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质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库水涨落常诱发库岸滑坡变形破坏。为了研究库岸滑坡的变形特征及变形机理,以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红岩子滑坡为对象,通过详细的地表宏观变形调查和对监测数据的深入分析,结合GeoStudio数值模拟,深入研究了该滑坡的变形特征、渗流场、稳定性及库水对滑坡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红岩子滑坡地表宏观变形显著,累计位移曲线呈“阶跃”式特征,库水下降是滑坡变形的主要诱发因素;库水位由850 m高水位集中下降至830 m以下时,位移阶跃启动,“阶跃”段的累计变形量占全年总变形量的90%以上,当库水位下降速率大于0.5 m/d时,滑坡加速变形;滑坡变形模式为蠕滑-拉裂,库水升降导致滑体内部渗透力的变化,对滑坡稳定性影响很大,引发滑坡“阶跃”变形。  相似文献   
2.
6月 7~ 1 2日 ,根据省局的安排 ,我们 4位离退休局长在省局老干部处处长蔺善忱的陪同下 ,去本溪和丹东地区的几个台站看看气象事业的发展 ,看看同志们。这次时间虽然较短 ,是走马观花 ,但我们也感到很受启发 ,很受教育。一是现代化的气象技术装备发展很快。两个地区的市县台站的预报、测报一律运用电脑传递信息。宽甸是国家基本站 ,除个别项目外均应用了现代化的遥测技术。二是气象服务工作都很出色。两个地区的气象服务当地政府都很满意 ,丹东市气象局几年来连续被市里评为先进单位 ,不仅当地政府对气象服务满意 ,广大群众对气象服务也非…  相似文献   
3.
1∶5万区域化探成果显示,上乱泥塘地区出现规模较大的以金异常为主的化探综合异常,异常面积大,强度高,元素组合复杂,异常区主要地层为老岭群大栗子组。经1∶2万土壤测量,在该区共圈出综合异常25处,多以金异常为主,其中Ht-20号异常与已知金铁矿体完全吻合,说明了化探方法在该区寻找金铁矿体的有效性,也反映出该区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4.
一、矿床地质简介口前铁—钼矿床主要赋存在燕山期花岗斑岩与震旦亚界铁岭组白云岩接触带中。花岗斑岩分布于矿区中部,出露面积仅0.37平方公里,呈岩株状侵入震旦亚界地层中,岩石呈浅红灰色,中粗粒斑状结构,斑晶为正长石,粒度一般2—3厘米,最大者10厘米左右,基质为显晶质,由正长石、更长石、石英、黑云母、磁铁矿、磷灰石、榍石等组成。与矿化有关的震旦亚界铁岭组,主要为灰黑色、中厚层至厚层白云岩、夹薄层钙质白云  相似文献   
5.
6.
湖南千里山花岗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岩石学、岩石化学等方面详细研究了湘南东坡矿田内的花岗岩体,认为岩体分四次侵入就位。前三次侵入岩体在岩体的产状、岩石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及稀土元素和其他微量元素的分配上都具有明显的相同演化趋势,表明它们是同源岩浆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而第四次侵入岩体则不符合这一演化趋势,表明与前三者不是同源岩浆产物,根据其产状特征,可能来自更深的位置。不同期次的侵入体,具有不同的矿化特征,从而构成本矿田特有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我国含钨锡花岗岩的岩石学及岩石化学特征,认为它们应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成因系列和相应的演化系列,与矿化有关的花岗岩一般都是复式岩体,具工业价值的矿化并不总是与最晚期的侵人体有关,矿化的强度受许多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8.
区内异常特征:As、Sb、Hg等前缘元素异常与Cu异常套合好,且面积大、峰值高,多具内、中、外带;Pb、Zn元素在区内无明显富集,其异常多表现为小面积低缓异常,大部分只有外带,只有个别采样点出现内、中、外带;W、Sn、Bi等尾部元素异常在区内表现弱,常具外带,只在木孜鲁克铜区局部出现内、中、外带.  相似文献   
9.
10.
不大远铜钨钼多金属矿区与朝鲜惠山-利原金多金属成矿带同处于一个裂谷边缘,朝鲜境内有惠山、云兴等超大型斑岩型铜矿及检德超大型铅锌矿。其成矿地质条件十分相似,同是燕山早期侵入岩侵入到古生代地层,并且综合信息表明该区有很大的找矿潜力,有希望寻找到惠山、检德式多金属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