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质学   2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保侠 《铀矿地质》2003,19(1):48-52,57
本文阐述了在地质找矿中从地质角度对综合测井曲线解释的重要性;指出了测井曲线的一般特点和特殊优点;尤其对致密钙质岩石在测井曲线上的表现形式及其厚度确定做了深入研究;分析了测井曲线解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吐哈盆地地质概况;十红滩铀矿区找矿目的层地质和砂体特征;重点对层间氧化带的纵横展布规律、地球化学分带性及前锋与铀矿化的关系作了阐述;对十红滩铀矿床南、北矿带的空间分布、形态、规模、物质成分、铀存在形式及南、北矿带差异做了研究。通过分析,最后得出十红滩铀矿床控矿因素是层间氧化带、鼻状隆起(南矿带)和北西向断裂构造(北矿带)、同时说明了局部铀矿化产出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惠安堡地区铀成矿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保侠  贾恒  于宏伟 《铀矿地质》2010,26(4):201-207
典型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产出于次造山带构造背景。惠安堡地区处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褶断带马家滩断褶带,传统理论认为这里不利于后生铀成矿作用的进行,但近几年的找矿实践证明该断褶带的铀成矿作用既有典型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一些特点,也有自己的特殊性。该区的地层倾角较大,砂体厚度也较大;地下水近源、短途、双向径流,形成多个复杂的局部水动力系统;沿背斜东、西两翼发育的层间氧化带具有层数多、双向发育、期次多、氧化深度大、沿倾向延伸较短、纵横方向厚度变化快、连续性较差、地球化学分带不明显、水解蚀变作用弱等特点;铀矿化具有层数多、期次多、品位较低、厚度较小、矿化分散、深度较大、矿化主要受层间氧化带翼部控制、前锋成矿较弱、矿化纵横连续性差、矿后改造较强等特征。  相似文献   
4.
李保侠  李占双 《国外铀金地质》2002,19(4):187-191,230
Wind River组的有利岩相-长石砂岩的分布限定了有可能找到铀矿体的地区,容矿主岩的厚度变薄和主岩岩相在近地表被淋滤,更进一步限定了有远景的地区。矿体或卷状体的横断面上呈月牙形,平面上形状极其弯曲,水平方向上矿带呈不规则狭窄状,多数矿带可延伸几百米,一般情况下,它们呈首尾相接的叠瓦状产出,构成了前锋体系,蚀变岩石位于卷状体的凹处,而未蚀变岩石位于凸处。西气山,中气山属同一前锋体系的不同地段,东气山可能是同一体系的东延段。成矿溶液可能从南向北流动,在其流动途径上留下很大的蚀变岩石柱。到1970年底,气山地区估计生产了5千万磅U3O8(约1.92万吨金属铀),估计最终可回收总量达1.5亿磅的U3O8(约5.77万吨金属铀),在不远的将来,如价格升高有可能增加可回收的U3O8,总量约2.0亿磅(约7.69万吨金属铀)。  相似文献   
5.
6.
叙述了十红滩铀矿区找矿目的层地质和砂体特征;重点对层间氧化带的纵横展布规律、地球化学分带性及前锋与铀矿化的关系做了阐述;对十红滩铀矿床南、北矿带的空间分布、形态、规模、物质成分、铀存在形式及南、北矿带差异做了研究。通过系统分析,得出十红滩铀矿床控矿因素是层间氧化带、鼻状隆起(南矿带)和北西向断裂构造(北矿带)同时总结了局部铀矿化产出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7.
二连盆地川井坳陷铀成矿环境及成矿有利地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在简述二连盆地川井坳陷区域地质,区域水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白晋系岩性岩相特点,岩石后生蚀变和铀矿化特征,并得出坳陷在纵横两方向上存在着较大的分割性和不均匀性,白音查干凹陷砂体属三角洲相叠加了河流相的新认识,进而提出了下白垩统为湖相→三角洲相→河流相的连续演化系列。从宏观,微观两方面论述了白音查干凹陷潜水和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前景,同时,分片对整个川井坳陷成矿有利及不利因素作了评价,在对古河道发育情况,基底,构造,水地质和后生蚀变,有机质等成矿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川井坳陷东部桑根达来凹陷西南缘为古河道砂岩型铀矿成矿有利地段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宁夏惠安堡地区大地构造背景处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褶断带的马家滩褶断带,传统理论认为褶断带不利于后生铀成矿作用。但近几年的找矿探索证明褶断带后生铀成矿既具有典型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一些特点,也有其特殊性。西缘逆冲推覆构造带由逆冲推覆体主体和前缘带组成,前缘带由推覆前缘带和反冲带组成。反冲带多见东倾的叠瓦状反冲断层,最东部反冲断层的上、下盘附近是铀矿化集中的地方。正是这些东倾的叠瓦状分布的反冲断层使找矿目的层反冲上升,接近地表,与含氧地下水发生水力联系,地下水得以对目的层进行更深入、更彻底的改造,形成层间氧化和铀矿化。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