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8篇
  2001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由中国地质学会、地球物理勘探委员会组织召开的首届青年勘探地球物理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11月19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 与会青年(35周岁以下)代表共130余人。他们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地矿、冶金、有色、石油、煤炭、水电、核工业、铁道、黄金、海洋、建工、交通、机电、中科院和教委院校等部门的基层和科研单位。另外,出席会议的还有原地矿部副部长夏国治先生和中国勘探地球物理界的老前辈翁文波先生,顾功叙先生为大会送来贺词。同时,参加会议的有陈云升、王艳君、潘勇飞等十多位勘探地球物理学会委员和十几位特邀代表。  相似文献   
2.
由于成矿作用,使矿体周围岩石和土壤的电导率强度增大。其强度值与金含量成正相关关系,且具有规则的“强度分带”特征。利用电导率强度参数找矿是一种经济,快速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元素分带方法原理和程序使用进行了概述和说明,并列举了实例。  相似文献   
4.
5.
通过区域成岩学与岩石磁学的融合,以东坪式大型金矿为例,根据岩石磁学的定量化数据,分析与东坪式金矿成矿有直接成因联系的矿性侵入岩、海西期岩体的磁化率、Q值异常,并以大型的东坪、金厂峪、峪耳崖金矿为已知条件,得到冀北地区东坪式大型金矿主要分布在矿性岩磁性梯度带的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北方碱性岩型金矿床成因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碱性岩型金矿是80年代后期被发现和重视起来的一种新类型金矿。尽管与碱性岩有关的金矿找矿方面我国已取得突破性进展,许多学者也相继开展了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但在矿床与构造环境、构造与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成因模型等方面不有待于深入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其模型可概括为地球运动使壳幔物质交换形成多期活动的碱性岩带和幔壳混源流体,超壳深大断裂的长期活动使得幔壳混源流体上升流动,该流体在上升运多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形成金矿床。  相似文献   
7.
X射线荧光仪使用方法的研究和在金矿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X射线荧光仪使用方法的研究包括确定仪器测量方法;特征谱区的确定;测样时间和读数次数等。实践证明应用X射线荧光仪找金矿是有效的,而且快速、经济、简便,可及时提供找矿信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