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1篇
  20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湖相碳酸盐岩广泛存在于陆相湖盆之中,大型礁滩沉积体系的发育模式对湖相碳酸盐岩成因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钻井岩心、薄片、测录井、地震以及地球化学测试等资料,分析了东营凹陷西部沙四上亚段湖相碳酸盐岩沉积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常见7种岩石类型及4种岩性组合,可识别出藻礁、浅滩、灰泥坪及风暴沉积4种沉积微相。藻礁和浅滩共同构成湖相礁滩复合沉积体系,主要发育于碳酸盐岩台地顶部,相带主体呈NE-SW向展布;灰泥坪主要发育于台地内部及剥蚀区附近;风暴沉积在台地东南斜坡区上部较为发育。从高位域早期至晚期,礁滩体系由垂向加积为主演化为逐步发生侧向迁移,平面展布规模逐渐扩大至斜坡区上部。推测区域和全球相对温暖气候背景、古东亚季风气候条件下盛行的东南风、盆地构造及古地貌、湖平面升降、碳酸盐岩母岩风化及海侵作用等共同控制了该湖相礁滩体系的形成及演化。在此基础上,提出湖相碳酸盐岩“气候—物源—盆地”系统成因模式,丰富了对湖盆大规模礁滩沉积体系形成机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